误收假币,不可再用(以案说法)
摘要: 生活中一旦误收假币,就会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可如果出于不甘心而试图再把假币“花”出去,就存在着违法的风险。【案情】今年5月6日7时许,某地派出所接到辖区
生活中一旦误收假币,就会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可如果出于不甘心而试图再把假币“花”出去,就存在着违法的风险。
【案情】今年5月6日7时许,某地派出所接到辖区蔬菜市场管理人员报警,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收到了一张百元假币。民警立即赶到现场。据涉嫌使用假币的陈某交代,她在老家做生意时误收了一张百元假币,不甘心蒙受损失,所以一直随身携带。
5月6日,正在该地走亲戚的她一早就来到蔬菜市场,试图找机会用掉这张假币。在蔬菜市场,陈某发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正在卖菜,遂用假币“买”了7元钱的蔬菜,获得93元找零。正当她庆幸得手时,被蔬菜市场管理人员识破。陈某坦承,自己只担心假币用不出去,根本不知道已触犯法律。
【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持有、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陈某行为已经违法,但因情节较轻,故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民警提示,抵制假币,人人有责。单位和个人持有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的,应当及时上交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或者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发现他人持有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的,应当立即报警。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7日 18 版)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