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女厅官两次下老区当村官

2018-06-29 18:0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老区精神与脱贫攻坚”论坛征文

女厅官两次下老区当村官

——记河南省扶贫办驻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吴树兰

王太广

她出生在革命老区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对革命先辈和革命英烈无限敬仰;

她是一个热血青年,曾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

她对老区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扶贫工作无比热爱;

她是两次主动到老区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厅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老区群众拼搏创业、脱贫致富;

她曾分别受到三任河南省委书记的亲切看望和接见;

她的先进事迹曾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传颂;

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农”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她叫——吴树兰,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巡视员,现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担任第一书记。

两次下老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吴树兰,1957 年生于河南省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系革命老区)一个农民家庭,她于1980年从河南省畜牧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驻马店地区畜牧局工作,后调至省扶贫办。多年来,她的工作一直没有离开农业、农村和农民。2010年7月,她怀着对革命老区难以割舍的特有情愫,响应省委号召,主动申请回到故乡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大吴庄驻村的三年间,吴树兰曾多次得到驻马店市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不仅资助10万元,还帮助引进了现代化奶牛养殖场、有机肥料厂等4个企业,建成了一个养鸭小区,建成了20个大棚的蔬菜种植基地。2013年12月吴树兰驻村结束时,全村人均纯收入5960元,三年内翻了一番,大吴庄村也成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市级先进党支部和省级“三八红旗”集体。

大吴庄村脱贫后,组织上考虑让她回机关工作,但是吴树兰再次向组织申请到贫困山区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要求最好是革命老区,不管条件多差。

2014年3月,吴树兰又到了革命老区——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始了又一次新的挑战。

西王楼村位于确山县竹沟镇的西北部,全村有2037人,贫困人口800人。2013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5200元,比全镇低2100元。吴树兰入村后,白天晚上连轴转,经过认真调研、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先后制定了《西王楼村发展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意见》等,使西王楼村逐步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为增强村党支部的“造血”功能,吴树兰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她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新增4名年轻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使两委班长焕发了朝气。建立了妇女联合会,直选了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成立了监事会、工会、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健全了村、组基层组织。在全村确定了党员活动日、收党费日和学习日,帮助党员上项目,让党员戴党徽、挂门牌,引导致富能手向党员靠近,吸收了6名信仰坚定、带富能力强的年轻党员,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名,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把老区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正当吴树兰甩开膀子大干时,她患上了糖尿病、心脏病,后又查出肾功能障碍。她不但没停下脚步,反而与时间赛跑,努力多为老区村民办点实事。

行路难、吃水难、收入低,长期困扰着西王楼村村民的生活。她任职后,就和村两委班子先后到信阳的郝堂、新乡的八里沟、山东的金乡等地参观学习,研究发展思路;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资金,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种养殖、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当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该村调研后,更使她和村干部们增强了信心。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多方筹措,第一批45万元修路资金很快到位。先修哪条路?吴树兰想了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进行民主表决;另一个是“竞争修路” ,哪个自然村想修路,先把路基整理好。经过村民的酝酿讨论,大伙儿决定先修从村委会所在地的山头到樊村1500米长的道路。沿路村庄群情振奋,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劈山挖土夯实路基。村民们主动移走树木、拆迁建筑物,原以为比较麻烦的问题迎刃而解。短短十几天,一条平坦的道路便修好了。附近的养殖户再也不愁雨雪天气运不进草料、牛羊外运道路不通的问题了。不到一年时间,吴树兰共筹集各类资金359万元,整理路基15公里,新修水泥道路6.7公里。

粮食丰收,水利先行。西王楼村地处山区,水利资源稀缺,别说发展经济了,就连群众吃水都需要到山下挑,或者接雨水吃。为此,吴树兰协调水利资金200万元,相继整修2个小水库、8个水坝、3个漫水桥,解决了群众的吃水和农村生产灌溉问题。

发展产业、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吴树兰经常思考的问题。地处大山,西王楼村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哪里?经过集思广益,反复商讨,村两委班子认为把养羊、养牛、养猪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村民没有科学的饲养技术,吴树兰就从郑州请来畜牧专家到村里为农民讲课。那天雨下的特别大,但很多农民还是早早来到村里听课。专家从上午九点一直讲到下午一点半,从技术、品种、饲料讲到管理和销售,村民们听得认真,有点甚至入了迷,没一个人退场。

2014年8月,在吴树兰的倡议下,西王楼村建立了扶贫基金会和养老基金会。扶贫基金会通过企业家资助、扶贫贷款等方式筹集基金、集中使用。通过基金会把资金投资到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中,共享收益。养老基金会村民可自由入会,以每人入股2000元作为基金,由基金会负责经营和投资,按期分红。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养牛协会、养羊协会和养猪协会,把养殖户联合在一起,共同开拓市场,并对优良品种确山黑猪、山羊、肉牛进行提纯精养,着力培育“竹沟”品牌。

为调动村民的养羊积极性,提升羊的品质,村里还举办了别开生面的 “选美羊”大赛。邀请县畜牧局技术人员、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与村养羊协会的“土专家”一起,组成评审小组,对种公羊组和种母羊组的前三名分别进行奖励。

为把全村羊产业做大做强,2014年秋天,吴树兰又得到驻马店市老促会10万元的支助。此后,她还帮助农户从银行贷款300多万元,使百只以上的养羊户发展到120户,养羊总数达到4万多只,黄牛800多头,从事买卖羊的经纪人增加到30多人。建大型养猪场3个,农户饲养土鸡2万多只,并开设了两家农家乐,一个农特产品展示中心,游客们到西王楼村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有住的、还有情趣。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很快,年均实现利润30万多元。最近,西王楼村又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投资3.2亿元建起了养羊产业园区,安置了600名农民就业。

把老区乡亲当作自已的亲人

吴树兰每天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企业车间,与村民在一起干活、聊天。以她那艰苦朴素、乐于奉献的品格,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增进了与村民的感情。年长的人称吴树兰为“闺女”,同龄的叫她“大姐”、年轻人喊她“婶子”。在村民的心里,她不是干部,而是村里人、亲人。吴树兰把乡亲当作自已的父母来看待。

西王楼村村民张新萍,初中没毕业就和爱人一起到南方打工,经过多年打拼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吴树兰帮助他们联系贷款,解决了资金和养殖场地等问题,在吴树兰的鼓励下,张新萍和丈夫返乡创业,现在养牛100多头。

西王楼村小学原来只有几间简陋的教室,没有文化体育设施。孩子们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到校,中午只能在学校啃凉馒头。吴树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与村干部几次到县里汇报,很快,不仅解决了200多名孩子的营养午餐问题,还为学校增添了教学仪器、获赠图书460册、文具260套、服装170件。县教体部门还帮助村里制订了学校改扩建计划。派来了英语老师,完善了一至六年级教学计划,村幼儿园也在规划之中。

村民的健康问题让吴树兰格外操心。2014年4月,她组织全体在家的村民到竹沟镇卫生院参加体检。这是西王楼的村民第一次集体参加体检,很多人一大早就穿上新衣服下了山,喜滋滋地来到镇卫生院。体检之后,村里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进行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吴树兰筹集10万元资金,新建了村卫生所,村民们看小病不出村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她还在村里成立了便民理疗馆,使村民接受保健知识教育,增强了保健意识。

去年10月29日—11月4日,河南省组织机关青年干部到西王楼村,开展“转作风、接地气、增才干”社会实践活动,机关23名青年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驻村工作队给西王楼村小学送去了500册图书、200个爱心书包,并给12家特困户购买了米、面、油等物品,与23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建立了一对一的长期结对帮扶关系。

村民们说,吴树兰是菩萨心肠。谁家生活困难,家里有老人和病人,她都会主动登门看望,还自掏腰包送上救急钱。为此她几乎花光了每月的五六千元工资,成为地地道道的“月光族” 。吴树兰的爱心也感动了一些企业家,他们纷纷向村里伸出援手。去年12月14日,八马茶业为西王楼村的贫困群众送去了价值3万多元的米、 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

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老百姓当作亲人,村民的冷暖时刻挂在吴树兰心头。村民陈跟松的妻子从云南边远山区嫁过来,没有身份证,办不了户口,不能外出打工。吴树兰家访时知情后,立即向镇派出所和县公安局反映情况,商讨解决办法,终于为陈跟松的妻子办好了户口和身份证。军烈属王泷圣的儿子生前是哈尔滨市武警支队特警大队大队长,3年前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从此,王泷圣抑郁寡欢,几乎不与乡亲们交往。吴树兰经常登门慰问看望,亲切交谈,并协调省直工作队驻村队员住到他家,与他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最终使他走出了心理阴影,并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公益事业中。为了让在校大学生的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吴树兰经过与有关部门协调,为村里8位大学新生每人提供了5000元的助学金,解了燃眉之急。

吴树兰总觉得时间不够用。2015年6月18日,有一记者观察到,她从早晨4点忙到晚上11点半,一天中,打了46个长途电话,考察了3家饲养场,解决了2户农民用电问题,为村里上报2个项目,召开了2个小时的村委会班子会议,研究了4项工作。

真情献老区,汗水换甘甜。几年来 ,吴树兰通过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帮助330人脱贫,105户有了脱贫的项目。2015年西王楼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现在,吴树兰虽临近退休,但她痴情不改,在她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这源于她对大地母亲的感恩,源于她对老区人民的爱,源于要改变老区落后面貌强烈的事业心,源于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使命和责任担当。

以吴树兰为代表的、务实为老百姓的驻村第一书记,如同一颗颗星星,在新蔡、在确山、在河南、在全国正熠熠闪光……

(执笔人:河南省驻马店市老促会秘书长)

电话:15136576666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