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身份信息“加密” 河南“网络身份证”认证效果如何
摘要:随后,记者下载该APP后,经过手机NFC区域识别读取本人身份证核验身份信息后,再经本人人脸识别、关联手机号、设置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口令后,申领到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包含姓名、网号、我的二维码。
记者领取“网络身份证”截图
记者使用“国家移民管理局”小程序做试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部展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这个“网络身份证”为何引发关注?如何下载?可以在哪些场景应用?5月2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实测发现,通过手机APP可申领个人“网络身份证”,在其他各家APP需要认证时,可用该“网络身份证”来认证自己。
为何引发关注?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网上注册账号时,一般需要输入我们的身份证号、手机号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就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是指国家根据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平台通过“网号+网证”双轨机制,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
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有网友表示,这相当于在网络上给个人信息“穿个马甲”,类似个人在网络空间有个人专属身份证号和身份证。
我们通过申领这个网络身份,在其他各家APP需要认证“我是我”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网络身份证”来认证自己。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
据了解,这个由公安部打造的“数字保镖”,每天能减少2000多万次身份信息泄露风险。
如何下载使用?
5月2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试点版)已在手机应用商店上线,安卓操作系统、苹果操作系统手机用户均可下载。
随后,记者下载该APP后,经过手机NFC区域识别读取本人身份证核验身份信息后,再经本人人脸识别、关联手机号、设置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口令后,申领到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包含姓名、网号、我的二维码。
且可代他人申领。未成年人申领时,需要已申领网络身份信息的监护人进行协助。
这个“网络身份证”怎么使用?据介绍,申领成功后,用户会得到一张加密的虚拟凭证,它可以向需要实名认证的互联网平台进行认证,不再需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
记者使用“国家移民管理局”小程序做试验,登录时未填写个人信息而选择“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方式,页面跳转至“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页面,确认使用后输入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口令即完成登录。
“网络身份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据了解,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公安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适用的应用场景,包括互联网用户账号实名注册、登录,对存在涉诈异常账号的用户身份重新进行核验,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的身份核验等。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对接400余款APP,包括各大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金融征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行业领域的线上应用,在账号注册、一键登录、密码找回、手机号变更、会员管理、预约购票等众多场景均可使用。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