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 确山县

敬礼,十万亩山林的守望者

2018-07-09 08:38 来源:驻马店网 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记者 许 伟繁花点翠幕,碧水浮青山。仲夏的薄山湖,山清水秀,万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从市区沿着新修的G107国道一路南行,车流穿梭,道路两旁,新栽的名木绿叶盈枝。经确

记者 许 伟

繁花点翠幕,碧水浮青山。仲夏的薄山湖,山清水秀,万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从市区沿着新修的G107国道一路南行,车流穿梭,道路两旁,新栽的名木绿叶盈枝。经确山县任店镇,再沿着乡道向西南方向行约8公里,但见青山如黛,碧水环山,林木苍翠,这里便是“中原漓江、百里画廊”薄山湖所在地。数十年来,薄山林场与薄山水库毗邻而居,演绎了一幕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老传奇。

“薄山水库是驻马店市的饮用水源地之一,环湖10万亩山林守护着这片洁净的水域,林场130多名职工守护着这片山林。1992年,薄山林场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2004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目前,经营面积10.3万亩,森林蓄积量51.2万立方米,覆被率98%,在活立木蓄积量多年稳居全省国营林场的前五位。”薄山林场副场长苏万祥告诉记者,自1954年林场建立,60多年过去,这片林场有过伤痛沧桑,也有过辉煌繁盛,但爱林护林的理念,在一代又一代林场人中传承。

凤头山瞭望塔:一面旗帜迎风飘扬

24小时值守,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人陪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保持警惕,紧紧盯着每一处易燃点。

在薄山林场的最高峰凤头山瞭望塔,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防火季,这是孙向东在林场工作最正常的状态。这种固守深山的独居生活,孙向东已经坚守了十年,或许他还会坚守下去。

凤头山是薄山林场最高的山峰,海拔约300米,负责瞭望看护10多万亩森林植被。凤头山瞭望塔是1987年的建筑,共二层,底层是休息的地方,窗户上没有玻璃,用木板搭成的床上只有一套棉被;山上没有电,一到晚上四周黑魆魆的;缺水,遇到干旱季节,凤头山山腰处仅有的一眼水井也会干涸。每年11月1日到第二年5月1日,是森林防火戒严期,必须24小时有人看护山林,这就意味着,如果不下雪下雨,这七个月内就必须吃住在山上。

2008年,薄山林场凤头山瞭望塔的老瞭望员光荣退休。林场领导想选派孙向东做瞭望员。场领导找他谈话征求意见时,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这一干就是10年。

“守林员的工作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孙向东在山上一蹲守就是几个月,下山时像个野人,头发胡子像乱草,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怪味儿,把同事们都吓了一大跳。”苏万祥告诉记者。为了杜绝火源,孙向东很少烧火做饭,每逢下雨天就下山一次,让妻子为他做一袋馒头和包子,再带点洋葱、大蒜,以此作为一日三餐。

冬春季节是森林防火关键时期。白天,他连吃饭都不离开眺望塔;夜里,他怕自己睡得太深,一是定时钟,二是为避免睡熟,就把平时不舍得用的水在睡前猛喝一通,然后一次次让尿憋醒,以此保证及时观察火情。长期的磨练,他练就了一身火情瞭望的本领——风停入睡、风起即醒。遇到天干气躁的时候,白天黑夜他每隔一个小时都要上瞭望塔观望。山下是万家灯火,天上是明镜般的月亮,还有闪烁的群星,四周除了寂静还是寂静。每年上山时,大山萧索,层林尽染黄色,待到第二年下山时,已是万山绿遍,万木葱茏。

为了排除在山上的寂寞,闲暇时孙向东听收音机、看古典书籍、写诗歌,时而还会引吭高歌,举止怪异,他成了附近村民眼中的“怪人”。

“春雨就是跳舞的精灵,大山和湖面是你的舞台呀!百里长卷的薄山山水画屏……”10年坚守大山,虽然孙向东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退化,但他从寂寞中发现了美丽,从坚守中活出了价值。在他眼中,薄山林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狐狸、獾、松鼠甚至野猪都是他的朋友,野生的半夏、桔梗、益母草、金银花让他痴迷,变幻莫测的湖光山色更让他诗情大发。

“孙向东是驻马店林业人的一面旗帜。”驻马店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深情地说。他是全国绿化奖章的获得者,被称为薄山林场的“守护神”“守望者”......

大北岗护林点:一条小路,一个人,三十年

在薄山林场,向孙向东这样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人还有很多,前岗林区大北岗护林点的护林员袁留政算一个。一条小路,一个人,三十年如一日坚守深山,守望着山林四季更迭,这是袁留政这些年的工作生活写照。

6月上旬,在林场场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去探访这位护林员。汽车穿过乡村,穿行密林,颠簸的山路越发难行。缓慢驶过一片密林覆盖的小路,几间红砖瓦房组成的小院赫然出现在记者的面前。这就是薄山林场前岗林区大北岗护林点,这里驻守的就是薄山林场护林员袁留政。

当我们找到袁留政时,他正背着一个军用水壶在巡山,陪伴他的是一群山羊。火辣的阳光透过树枝照射着老袁黝黑的面孔,老袁满脸汗水,双眼闪烁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

老袁告诉记者,他今年51岁了,是典型的“林二代”,父亲在林场工作直至退休,自己在林场也已工作30多年。

可是,望着眼前51岁的老袁,记者不由得露出了疑惑。头发稀疏、皱纹爬满额头、一脸沧桑的老袁看上去至少在60岁以上,场部的同志解释,老袁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来病治好了,人却一下子衰老许多。

破落的院子里,一辆老式的自行车旁边卧着两条黄狗。它们是老袁最好的朋友。心情好时,老袁会骑上自行车沿着山上那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巡视山林,两条黄狗摇着尾巴跟在身后,有时在林子里会遇上蛇、松鼠、野猪等,黄狗会“汪汪汪”地向他示警。

“这儿的蛇很多,有时一天就能遇上十几条,有的还是毒蛇,让人害怕。”谈及生活日常中的不便,老袁最为忌惮的还是毒蛇,“前几天,天黑时我上床睡觉,昏暗的灯光下,一条全身泛红的花蛇竟然盘在床上,可把人吓坏了!”

也许,常年深山独居的日子太过寂寞,袁留政在工作之余,爱上了读书。他告诉记者,他最爱看的书是历史人物传记。记者随机问了他几个问题,竟然全部答对,这让老袁兴致大发。采访过程中,五十多岁的老袁竟然像个孩子一样,缠着记者要再多“考”他几个问题。望着苍老而又充满童真的老袁,记者一行人会心地笑了。

围着院子找了一圈,竟然没有找到水井。老袁说,他平常用水都是从山下的一眼小井里取。

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记者小心翼翼地来到山下一处洼地。原来,老袁所谓的水井不过是在山下水塘旁边另挖出的一处较深的小水坑。山上的水渗透到坑里,便成了老袁的日常饮用水。

山上,万木葱郁,一棵棵挺拔的马尾松高耸入云,低矮的灌木丛杂生其间,松茸、野蘑菇、木耳等菌类植物随处可见。“一片真正称得上好的林子,应该是多种植物和谐共生,既要有高大乔木如马尾松、麻栎等树木,也要有相对较矮的灌木树种,地面还会有各种苔藓、菌类等植被覆盖。” 随行的林场工作人员指着面前的这片林子说,“你看,这片林子完全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这就是原始次生林该有的模样。”

山路崎岖,青松耸立。望着面前一棵棵挺拔入云的马尾松,再看着在这里坚守了三十年的老袁,一股敬意在记者的心里升起。

老袁,不正是一棵耸立在这万木丛中的马尾松么?

敬礼,十万亩山林的守望者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刻在了苏万祥的心间。苏万祥说:“薄山之美在于山水叠嶂,山环水绕。山上槭海松林郁郁葱葱,山下薄山湖水一湖澄碧,保护好这片山林,就是在保护天中父老的美好家园啊!”

孙向东常说,森林涵养水源,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是人类的亲密伙伴,一旦出现火灾,对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破坏臭氧层,不仅杀灭生物、动物,还破坏家园。在凤头山瞭望塔10年来,他及时发现了多起火情,每次火情,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发出火警,准确报出起火地点、火势、风速、风向,从没有酿成大祸。为此他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

袁留政说,三十多年护林员生涯,大山是他最坚实的依靠,树木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林业工人,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工作,反而觉得这片大山给了他别样的人生收获,每天守着这片林子,看秋冬万木萧索,看春夏山林绿遍,能够每天看到这片森林完好无损,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一个看似简单的热爱,一份坚韧的执着和追求,一代代护林员用生命的光阴,无怨无悔地守护着绿色梦想。为了守望这片绿色,护卫这片林海,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艰难困苦,默默无闻奉献着。正是有了孙向东、袁留政这样的守林人,驻马店市近130万亩公益林才能枝繁叶茂,秀美的天中大地才能愈加苍翠。

敬礼,十万亩山林的守望者!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