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习近平将历史性访尼 共建“一带一路”成看点

2019-10-11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在此访前夕,班达里总统已对此表示期待。“尼泊尔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不仅能让尼泊尔受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发展。”   中方亦认为此访将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能。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23年再次访尼。观察认为,此访将加强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加快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

 10月9日,中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左)介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侯宇 摄10月9日,中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左)介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侯宇 摄

“尼泊尔是中国友好邻邦。建交以来,两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树立了不同大小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睦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在此访吹风会上说,此次历史性访问必将产生历史性影响。

根据中方介绍,习近平访尼期间将出席班达里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欢迎宴会,会见班达里总统,同奥利总理举行会谈并见证签署多领域合作协议,会见尼共联合主席普拉昌达、尼联邦议会负责人及有关政党领导人。届时,中尼国家元首将在年内实现互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尽管从方位看,两国之间有喜马拉雅山的地理阻隔,但双方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亲密和友好关系。这种跨越地理界限的友谊,树立了大小国家交往的典范,也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一律平等原则的真实写照。

中尼于1955年建交,此后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尼方在涉藏、台湾等问题上一贯予以中方坚定支持。同时,中方也向尼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在此基础上,罗照辉表示,此访两国领导人将对中尼关系发展做出新规划,共同开启中尼关系快速发展新时代,深化政治互信,夯实中尼世代友好的民意根基。

在合作领域,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也将是此访一大看点。尼泊尔一直对中方这一倡议持积极态度。中尼两国政府于2017年5月签署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今年4月,班达里总统访华并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时,尼泊尔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

“中尼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阮宗泽说,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中方这样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的力量帮助,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恰好打造了这样的平台,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说,当前中尼两国加强战略对接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双方正在积极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在铁路、公路、口岸、航空、通信、过境运输等方面加强合作。“相信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两国互联互通水平,便利贸易和人员往来,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在此访前夕,班达里总统已对此表示期待。她向媒体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具有全球性影响,为尼中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此倡议指引下,国家间不但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发展,民众之间也能加深交流理解。“尼泊尔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不仅能让尼泊尔受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发展。”

中方亦认为此访将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