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第一艘特制试验船驶入黄河开展清淤——为黄河泥沙探寻新出路

2022-01-21 09:41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陶峰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在对黄河泥沙的长期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治黄专家认识到,期望通过调水调沙将黄河泥沙全部输送入海是不现实的,要另辟蹊径,变被动为主动,把取之不尽的泥沙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1月19日,代号为“浚河007”的拼装式绞吸挖泥船驶入黄河,执行三门峡水库清淤试验任务。孙猛 摄

□河南日报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1月19日下午,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小安村的黄河护岸工程处,一艘45米长的拼装式绞吸挖泥船缓缓驶入黄河,开始执行三门峡库区清淤试验任务。

近年来,河南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开始探索实施黄河骨干水利枢纽清淤工程。三门峡水库清淤项目作为先期试点,将为后续的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中下游清淤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拦沙、排沙还不够

治黄,必先治沙。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我国逐步形成了“拦、排、调、放、挖”黄河泥沙综合治理战略措施。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黄河开展调水调沙,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下游河道累计冲刷约22亿吨泥沙。然而,研究表明,即使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综合管理措施,黄河干流年均输沙量仍有5亿吨左右,黄河仍是一条多泥沙河流。

在对黄河泥沙的长期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治黄专家认识到,期望通过调水调沙将黄河泥沙全部输送入海是不现实的,要另辟蹊径,变被动为主动,把取之不尽的泥沙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用沙新思路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黄河下游进行了放淤改土、放淤固堤等利用黄河泥沙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必须结合黄河两岸土地整修、城市用地、建筑材料利用等社会需求,利用好黄河泥沙资源。”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江恩慧认为,如果把水库泥沙清出来、用起来,既能恢复水库库容,又能实现泥沙资源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2022年年初,更多科研单位组成的河南省黄河水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批准建设。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技术,在科研工作者的手中日臻完善。

水库清淤破题

2021年以来,三门峡市政府联合明珠集团和中交疏浚集团,发挥各自优势,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清淤试验方式方法和泥沙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1月19日下水的特制试验清淤船“浚河007”拼装式环保绞吸挖泥船,是中交疏浚集团研发制造,长45米,宽8.20米,总功率高达1900千瓦,每小时流量可达4500立方米,月清淤能力达40万立方米。

目前,三门峡当地进一步开展一定规模的试验,探索实施清淤,积累项目实施有关经验。据介绍,三门峡库区清淤产生的泥沙,将用来修复水库周边黄土冲沟和矿坑,填沟造地、改良土地、新增耕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产业。

三门峡市水利局局长裴宗杰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三门峡市城乡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空间,而周边多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如果将水库清淤上来的泥沙填回沟壑,改造成梯田或平地,不仅减少水土流失,也解决了工农业发展用地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设三门峡水库是为了解除下游洪水威胁,那么今天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必须解决好黄河泥沙问题。”明珠集团副总工程师罗昌忠表示,探索解决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对于破解黄河下游水沙关系不协调、小浪底水库后续排沙动力不足等难题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陶峰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