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情感

一袋“鹅儿食”

2022-06-17 08:4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陈健

那天,我回老家看望老父亲。拾级而上,3间破旧的房子,堂屋大门紧锁,只有3只土狗摇头摆尾,抬头张望着我,嘴里发出一种“呜—汪—”的叫声,摆出一副欢迎的架势。“家里没人,老父亲这会儿跑到哪儿去了呢?”此时已经快晌午了,初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大—大—(老家对爸的俗称)。”站在老宅前,我高喊着,顺势往宅子前面走去。

在宅子前面,菜园东边的一棵大杨树下,父亲正弓着身子用铁铲挖着什么。近前,父亲直起身子,用胳膊抹了一下额头细密的汗珠:“你有咽炎,经常用‘鹅儿食’泡茶喝有好处。”父亲身边的‘鹅儿食’已堆了一小堆。“回吧,晌午了。”此时我心里涌起一股酸酸的味道。

父亲双手掐着“鹅儿食”在前面走着,我一瘸一拐地在后面跟着。“知道你最近该回来了,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回来之前咋不先打个电话,我也好准备一点儿肉。”父亲话语中带着一种责怪。“我在县城买了两个菜,够咱俩吃的,随便做一点儿饭就中了,省得您再麻烦。”我说。

娘已经走了将近3年,娘走后老父亲吃饭就一直凑合,早晨做的饭吃不完就放在锅里,等到中午再吃,晚上基本不吃饭。

“我先把‘鹅儿食’用水洗净晾着,走时你拿着。”回到宅院,父亲说。“我来吧。你把米淘淘蒸上。”父亲没说什么,递给我一个小竹箕。

走进堂屋,满桌子的“鹅儿食”映入眼帘。“这是我平时挖的,已经快晾干了,走的时候你拿着,回去后再摊在屋里晾晾。千万不能放在外面晒,待晾干了再装在塑料袋里,避免发霉,啥时候喝啥时候抓一点儿用开水泡。”父亲交代着。

老家人说的“鹅儿食”是蒲公英的俗称,因为在老家哪家喂养的鹅出现拉痢疾现象,挖上一些喂之,立马可止,效果甚佳。鹅是食草动物,经常喂上一些,可起预防作用。因此,老家人就把蒲公英说成“鹅儿食”。

从查阅的资料中得知,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又叫婆婆丁、黄花地丁,是常用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乳腺炎、咽炎、肺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等患者经常饮用有很好的治疗、缓解效果。其实,蒲公英还是一道美味,青嫩的蒲公英用开水微烫后,凉拌或热炒也别有一番风味。父亲是一名老村医,对其功效自然是多有了解。

蒲公英极易成活,它的种子随风飘舞,风力有多大它就能飞多远。不管是路边、河坡、山崖、沟旁,只要种子落下,它就能生根发芽。古代文人对蒲公英也多有赞美,如《思佳客·蒲公英》一文对蒲公英就大加赞赏:弃落荒坡依旧发,无缘名分胜名花。休言无用低俗贱,宴款高朋色味佳。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献身喜作医人药,无意芳名遍万家。

我是一名多年的咽炎患者,因对辣、辛、凉等饮食方面不大禁忌,所以也就无从谈起医治。自从父亲知道我有咽炎后,多次嘱咐我要忌嘴,同时也把老家丰富的“鹅儿食”“金银花”挖取、晾干,让我带上,平时泡饮,以缓解症状。

临别,父亲找来一个大塑料袋把“鹅儿食”装了进去,一再叮咛,天天泡着当茶喝。

“鹅儿食”里承载着父亲浓浓的爱。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