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小琴弦 奏响致富曲
摘要:2015年底,王金堂、李建明等60多名在北京的确山籍制琴师陆续返乡,或入驻提琴产业园,或在家乡建起提琴工厂,或在县内提琴企业务工。王金堂从柜子中拿出一把小提琴向记者介绍,这把小提琴面板上没有音孔,且有5五根琴弦,不仅可以当成小提琴,而且可以当成中提琴和大提琴用。
记者 付建强
全球80%以上的中高档提琴产自中国,中国80%以上的中高档提琴产自确山县;年产提琴40万把,年产值6亿多元,产品远销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一串闪亮的数字是一串美妙的音符,让“提琴之乡”这张名片更加璀璨。
王金堂展示他精心制作的小提琴。记者 弓华静 摄
确山县提琴产业从兴起到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群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人,竹沟镇小王庄村的王金堂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农民到学徒,从学徒再到行业的领军人物,37年如一日以匠心守初心,潜心磨炼、创新制琴技艺,成为行业的大师级人物、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
“北漂”学艺,“确山师傅”遍京城
处暑刚过,记者沿着竹沟镇西一条向北的柏油路行驶1.5公里,来到“提琴专业村”——小王庄村。这里依山傍水、绿意葱茏,村舍青砖白墙、错落有致,“竹沟提琴工坊”的招牌在村内随处可见。
一条柏油路由南向北沿山坡从村中穿过,村民的小楼房一排一排呈阶梯状向北分布。在村子的最北头,路边有一座全村最高的4层建筑,这便是王金堂的提琴工坊,墙上挂有“竹沟提琴工坊031”招牌。
走进一楼大厅,四周全是提琴、配件、半成品,几名工人全神贯注,合琴、镶边。“这些小提琴已经完工,准备发往德国。”王金堂指着大厅内十几把排列整齐的金色成品小提琴告诉记者,他刚从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回来,正在整理安排订单。在这届博览会上,确山小提琴的销售额突破50万元,并与西安两所培训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价值200多万元的订单,其中一所学校预订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大提琴。
王金堂的提琴工坊1600多平方米,一层是加工车间、厨房,二层用于油漆、展示、办公,三层存放成品、半成品,四层招待客商,楼外院子里有一间库房,专门存放原木料。
王金堂今年54岁,是竹沟镇最早前往北京学到手艺的那批人。上世纪80年代,竹沟村一批村民放下锄头到北京的提琴厂打工,其中就有小王村村民王金河、王金堂几兄弟。“我当时只有16岁,那时连做梦都想学一门手艺挣钱。”王金堂回忆,他们在街头卖过菜,到建筑工地打过工,而在观看了一场小提琴演奏会后,脑海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学会做琴的手艺。
后来,王金堂应聘到北京一家工艺美术厂当临时工制作提琴工艺品,他很快就掌握了技术工艺,并在一年后就当上了车间负责人,每月工资800元。后来因为手艺好,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北京的一家制琴师傅选中,于是转头学做手工小提琴,尽管工资一下子少了很多,但是这是真正的制作小提琴,于是,他踏踏实实地跟着师傅学习。
合琴、油漆、装配……一名熟练的制琴师两天也只能做出一套琴板,提琴制作完成通常需要几个月,光一个提琴的琴头就要花一年来学习雕刻制作。王金堂靠着“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专注,经过数年的磨练便掌握了全部手工提琴的制作技术,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熟练的制琴师。
靠着老区人民特有的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亲戚帮亲戚、老乡带老乡,师徒传承,一批批竹沟农民陆续到北京学习制琴工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琴老板”。当时在北京,确山制琴师最多时有2000人,凭借精湛技艺,制作的手工提琴也成为了信得过的质量标准,北京的乐器制造行业送给他们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确山师傅。
返乡创业,打造“提琴之乡”
2015年,确山县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并投资5.6亿元打造了占地40公顷的提琴产业园,产业园内不仅有厂房、宿舍、办公等配套用房,还建设了提琴主题公园、演艺厅、乐器展示大厅等文化设施。
2015年底,王金堂、李建明等60多名在北京的确山籍制琴师陆续返乡,或入驻提琴产业园,或在家乡建起提琴工厂,或在县内提琴企业务工。16家制琴和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生产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贝斯及配件等30多个系列、400多种型号的产品。
如今,确山县有提琴企业、作坊150多家,仅竹沟镇就有提琴作坊122家,年产提琴约40万把,带动3000多人就业,制作的中高端提琴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出口欧美国家,年产值达7亿元,竹沟提琴享誉世界。
目前,竹沟镇一个熟练的制琴师月工资大概5000~6000元,一些老师傅可以拿8000多元。小提琴产业的蓬勃发展,贸易畅通,带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也带动了该镇商贸、流通领域等其他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悄然改变的不止当地农民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在王金堂的示范引领下,小王庄村32户人家近200人的小山村,村民开办手工制琴作坊16家,从业人员近百人,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及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如今,小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一半以上都在从事提琴行业,平时能照应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农忙时节还能管理地里的庄稼。村里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村里的小土路也修成了柏油路,建起了游园和小广场,竹沟镇在小王庄村民组拟建成集生产、展销、演艺、研学、文旅为一体的提琴文化产业园,昔日贫困的山村小王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提琴专业村”。
2021年11月,确山县被中国乐器协会认定为“小提琴之乡”。
换道领跑,迈向高端制造
“回到家乡创业,让我感到更温暖、更温馨。提琴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如果用机器大批量生产确实节省成本,但是和纯手工打磨的还是不一样的,品质上不去也没有个性化。”王金堂表示,虽然“确山小提琴”早已声名在外,但是王金堂坚信,提琴的高精尖不是从车间机器生产出来的,而是从高端作坊出来的,往往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也带着手艺人的性格。一把好琴的诞生,木材的选择及处理尤为重要,由于琴骨的木材伴有纤维,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琴的音色,而这些是机械化运作不好把握的。
2019年,王金堂把企业搬回到了小王庄,开始建设高端作坊,向提琴的高端化发展。除了组合、调漆、调式几个工序自己完成外,其他的都让其别人去干。
“你看,这是我自己花费3年研发的一个高端的新款专利小提琴,也可以说是现代提琴、时代化提琴、中国提琴。”王金堂从柜子中拿出一把小提琴向记者介绍,这把小提琴面板上没有音孔,且有5五根琴弦,不仅可以当成小提琴,而且可以当成中提琴和大提琴用。它有3个声部,还有一个电声按钮,按钮一按音量即可降低八度并转化成为大提琴,一把琴能发出三种音色。它也是一把电提琴,但是不用电,是靠箱体传导发声,原生态发声,冲出了传统化的提琴,非常适合现代的年轻人。
“这样一把提琴从选材、做板、琴头、组合、油漆、调试、质检……有34道工序,一把成品提琴才可出厂,每道工序都需要精细测量和打磨,每一个都是关键的工序,一个人半个月可以制作一把琴。”王金堂说,这把琴的整体材料、制作工艺,包括琴的弯弯角角细节部分、音色具有特色性、体现个性化、力求高端化,不像机械化生产千篇一律。原材料都是年限在10年以上的欧洲云杉,琴的面板、背板、侧板、琴头基本是一块料出来的,板的尺寸、厚薄、弧度都有一个调整,这样一把琴的价格在3万~5万元。
2020年初,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成立,王金堂被推举为会长,他就提倡以“高、精、尖”的大师工坊为主,制作出高品质的演奏级的手工提琴,向高、精、尖迈步。“大师工坊更能出精品,我一个月就做一把琴,走高端、卖高价。”王金堂说。
老一辈都在制琴,年轻一代都在学琴。王金堂这“琴一代”只会做琴,不懂得赏琴听曲,要想让提琴走高端之路,就必须培养出懂琴的年轻人。如今,王金堂的大儿子王玉民已经从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毕业,现在中央音乐学院制琴系的工作室打工,他们制作的琴一把都在10万元以上,高的达50万元。王金堂的二儿子王少斌也喜欢大提琴,今年9月将远赴俄罗斯求学。
现在,越来越多像王金堂一样的“琴一代”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学琴、制作琴。目前,确山的“琴二代”们已经有60多名,分布在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
今后,竹沟提琴产业的换代升级将会在他们手中实现。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