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手机被别人借款了,该怎么办?
摘要:案件审理过程中,本院要求原告某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签名验证报告、人脸识别图像及被告武某贷款流程记录,但原告均未能提供。
通讯员 孙莉芳 朱可萱
自己的手机被别人借了款,收到法院的诉状,该怎么办?且看近日西平县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武某曾于2019年、2022年两次在某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两次借款均由陈某帮忙操作。武某用于借款的手机一直存放于陈某处由陈某代为偿还借款本息,借款本息清偿完毕后,武某未及时取回手机,后陈某联系不上武某。2025年4月1日,某小额贷款公司以武某于2023年在网上申请借款未还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武某偿还贷款本金179,968.82元及相应利息。武某辩称其对涉诉借款毫不知情,怀疑是其朋友陈某冒用其名义贷款。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查明,案涉借款合同为电子签章,案涉借款受托支付给了第三方某电动车销售公司。案件审理过程中,本院要求原告某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签名验证报告、人脸识别图像及被告武某贷款流程记录,但原告均未能提供。本案中,原告某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专业机构,负有更严格的举证义务。原告不能提供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签名验证报告、人脸识别图像及案涉贷款流程记录,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其与被告武某之间存在金融借款合同关系,应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后经法院协调,原告主动撤回起诉。
法官提醒
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高度融合。公民既需谨慎管理个人设备,金融机构亦须尽到审核义务。本案中,武某过于相信陈某,将自己的手机交由陈某保管,造成自己信息泄露,导致自己陷入金融纠纷中,给大家以警醒,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确有贷款必要时,要审慎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网络贷款虽然凭借着快捷便利、低门槛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群的短期资金需求,但也应恪守规则,完善风控体系,杜绝“重形式审核、轻实质风控”的漏洞,避免将技术便利性凌驾于交易安全之上。
责任编辑:代廷伟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