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惨案:烽火岁月中的血泪记忆
摘要:推荐线路:①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烈士陵园(确山县竹沟镇)→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②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旧址(确山县竹沟镇)→留守处东寨门→军政教导大队旧址 ③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徐中学烈士英勇就义纪念碑(竹沟镇竹沟村...
记者 王家恒 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的东寨门。(资料图片)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局势陡然生变。蒋汪政策的变化,使得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面目逐渐暴露,他们有组织地在全国各地制造剿共惨案。
竹沟,这块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的红色热土,它还是中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是抗战力量的重要据点。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军政教导大队扎根于此,肩负着为新四军培养大批党、政、军干部和其他骨干力量的重任。但竹沟的蓬勃发展和重要作用,却激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深深仇恨,他们将留守处、军政教导大队、印刷厂、后方医院和党的地方组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调集确山、泌阳、信阳三县民团十六个中队,共1800多人围攻竹沟。黎明时分,顽军指挥耿明轩先派出一支100多人的队伍,佯装押送国民党六十八军壮丁队,骗入东寨门,杀害10多名守卫战士。东寨门失守后,竹沟留守处部队和全镇军民立即在西寨门建立指挥部,竹沟镇青壮年群众扛起土枪土炮,积极协助部队守卫寨墙;妇救会成员送水送饭,竹沟军民众志成城,打得顽军退守东寨门下。从拂晓到傍晚,在留守处部队的猛烈反击下,顽军士气低落,后援不济,仓皇逃出东寨门,东寨门复归于留守处部队。
次日,耿明轩重新调整部署,把攻击重点转移到确山县石滚河镇的中原局印刷厂。中原局印刷厂的61名同志在16名警卫人员的掩护下,与敌军展开周旋,印刷厂工务科长孙继库在掩护撤退途中病发遭敌枪杀,其余同志全部安全转移。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留守处军民在地下共产党员徐中学的协助下,成功从西门突出重围。在新四军留守处医院附近与先期到达的中原局印刷厂职工会合,并召开龙窝会议。13日上午,敌军完全占领竹沟,惨杀新四军干部、战士、伤病员、家属及革命群众200多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确山惨案”(“竹沟惨案”)。
惨案发生后,《新中华报》《抗敌报》《拂晓报》等报刊纷纷发表社论和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严正指出:“对于那些敢于闹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的人,对于那些敢于破坏边区的人,对于那些敢于打击进步军队、进步团体、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还击的,是决不能让步的。”
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驻马店地区党组织和人民,没有被敌人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不久,中共河南省委组建了中共汝南地委,领导人民继续开展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
推荐线路:①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烈士陵园(确山县竹沟镇)→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②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旧址(确山县竹沟镇)→留守处东寨门→军政教导大队旧址
③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徐中学烈士英勇就义纪念碑(竹沟镇竹沟村段庄)→中原局印刷厂旧址(确山县石滚河镇毛家棚村)→孙继库烈士墓地(中原局印刷厂旧址附近)→留守处医院旧址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