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沪连演三场 “背包法官”诠释新时代法治中国
摘要:话剧以“鼓楼苑”社区为舞台,呈现了“背包法官”赵晓海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现传统人情与现代法治的碰撞融合。剧中,林熙越创新采用“多重叙事空间切换”,灯光模拟自然时间流转,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胡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融合京胡与现代电子乐的配乐,让市井律动直击心灵。
舞台灯光渐亮,葡萄藤影摇曳,石墩子、大槐树与胡同砖墙交织成老北京“鼓楼苑”社区。剧中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中轴线穿过的“鼓楼苑”社区里的各种家长里短、人情冷暖。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沪连演三场,昨晚在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收官。
《鼓楼那些事儿》也是全国首部以“社区巡回法官”为主角的现实主义力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生动诠释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基层实践。话剧以“鼓楼苑”社区为舞台,呈现了“背包法官”赵晓海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现传统人情与现代法治的碰撞融合。在沪上开票即售罄的票房成绩,也让这部聚焦市井烟火与法治温度的作品未演先热。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刘端端在剧中饰演“赵晓海”。令观众惊喜的是,这一人物不是穿着法袍、拿着法槌的传统法庭形象,而是骑着电动车每天走街串巷,用温情化解邻里纠纷,为老百姓解决无数鸡毛蒜皮琐事。除了走近生活了解真实的“背包法官”们的日常细节,比如说话方式、习惯性的肢体动作等,刘端端还亲身体验了重量十足的“国徽背包”压肩感——“我们的道具已经很有分量了,可是真实的重量是舞台上的两倍多。”
好故事往往来源于真实生活,编剧刘深没想到,自己当人民陪审员的经历会成为一部国家级话剧的创作源泉。作品将发生在“鼓楼苑社区”法律服务站的那些事儿娓娓道来,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传统的“人情儿”“老理儿”和当代“法律意识”在这里交织、碰撞,折射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老城区,在基层法律工作者有温度、有智慧的不懈努力下,走向法治化的一个个“微观瞬间”。
“法庭部分作为主线内容不能少,胡同街里街坊的家长里短同样不能少。”导演林熙越说,“在创排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平衡这个问题。我更想展现的是在这样一个多元复杂环境中人们的生活,这也是这个城市和时代的缩影。”剧中,林熙越创新采用“多重叙事空间切换”,灯光模拟自然时间流转,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胡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融合京胡与现代电子乐的配乐,让市井律动直击心灵。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时隔五年重启上海演出季的精彩力作之一,与《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等五部大戏共筑京沪“文化互通”桥梁。(文汇报记者 王筱丽)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