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李海涛:从乡绅之子到革命先锋

2025-08-19 09:08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个家族长子像块吸铁石,把整个李家都吸进了革命队伍——八位亲人先后投身革命,昔日的乡绅宅院,从此成了藏着红旗的堡垒。李海涛带着遂平地下党员吴雨、李海涵等人,趁着夜色离开家乡。

记者 王家恒   

1916年初夏,豫南遂平沈寨乡的风里裹挟着麦香。雷王庙村李家大院内,一声婴儿的啼哭格外响亮。谁也想不到,这个降生于乡绅望族的孩子——李海涛,日后会引领着他的家族,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1937年,抗日烽火燃到平汉线,21岁的李海涛把课本一合,眼里的光突然炽烈起来。“国难当头,读书人不能只躲在窗后。”次年,他攥着入党志愿书的手微微发颤,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个家族长子像块吸铁石,把整个李家都吸进了革命队伍——八位亲人先后投身革命,昔日的乡绅宅院,从此成了藏着红旗的堡垒。

1938年春,日寇的铁蹄即将踏至遂平,李海涛踩着田埂跑遍十里八乡,和杜松山等人把土山李氏祠堂改成了游击干部训练班。白天他站在晒谷场教射击,夜里就着油灯写教材,把附近的进步青年、学生分批领进门。

短短几个月,200多名热血青年在这里学会了埋地雷、写标语,30多人被选送到竹沟新四军教导队。可惜这团火被国民党遂平县党部书记吴赞臣浇灭,10月训练班被迫停办,但那些揣着信念离开的青年,早已成了播向四方的火种。

李海涛入党后,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把自己家作为活动场所,进步志士总在暮色里悄悄摸进来,就着一盏油灯商议抗日大计。1938年6月,省委统战部部长刘子厚(化名马致远)、学者范文澜也常在这里落脚。

1941年,反共阴云弥漫全国,中央下令撤退河南党员。李海涛带着遂平地下党员吴雨、李海涵等人,趁着夜色离开家乡。有人奔向延安,有人潜伏下来,他望着嵖岈山的轮廓,在心里默念:“等天亮了就回来。”

到了延安,李海涛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6年,他调到东北,任中共黑龙江省肇东县委组织部部长;四平保卫战里,他抱着炸药包冲在前沿;清剿匪患时,击毙远近闻名的土匪“一枝花”;土改时,他蹲在老乡炕头算田亩账,把“耕者有其田”的道理传播在田间地头。

新中国成立后,李海涛在广东扎下了根。1959年合浦海边,大批特务刚登陆就被他堵在滩涂上。军民齐上阵,没让匪特往前多走一步。1962年,家乡遂平遭受自然灾害。“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能看着乡亲们挨饿。”他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支援遂平300万斤木薯干——那车粮食,救了数十万乡亲的命。

回望李海涛的一生,从乡绅之子到革命先锋,从东北战场到南粤大地,他走的路,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缩影。那缕1916年的麦香,早已和李海涛的事迹融在一起,在他奋斗过的土地上,生长出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