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顶竹笠寄精魂——抗战烽火中的南粤云浮子弟
摘要:经罗定博物馆研究考证收集,展馆收录展示第十九路军云浮地区将士(收录范围以罗定为主)名录共计111人,其中在淞沪战场牺牲5人。中共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东江纵队等抗日武装,也不乏云浮子弟的身影。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启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侵略挑衅。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
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局部抗战阶段的一场大战。这支主要由南粤将领、广东子弟组成的爱国部队,以简陋装备之师正面“硬刚”装备精良日军,血战33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这一壮举,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上海闸北阵地的第十九路军。 罗定博物馆供图
第十九路军的南粤将士中,有数千人来自云浮地区。成立于1994年的地级云浮市,下辖云城、云安、新兴、郁南四个区县,代管罗定市。
云浮,地处广东西部、西江南岸,是偏于一隅的山区。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偏僻山区的宁静。民族的苦难,家国的召唤,大批云浮人走出大山,投身于抗争求索的洪流。在抗日战争中,英雄的云浮儿女,在局部抗战阶段就挺身而出、走上战场、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喋血淞沪 铜鼓帽见勇毅
市民参观“蔡廷锴血战淞沪”主题展馆。 邓衍韬 摄
在如今的罗定博物馆2楼,专门开辟了“蔡廷锴血战淞沪”主题展馆,展馆主要纪念93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淞沪抗战。蔡廷锴,罗定人,淞沪抗战时任第十九路军军长,他与东莞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一起,共同指挥了淞沪抗战。
“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展馆收录蔡廷锴、蒋光鼐在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发表的抗日通电,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
展馆的实物展示区,有一种竹编帽让人特别熟悉——第十九路军的“制式装备”铜鼓帽。铜鼓帽,其实就是南粤农村常见的一种“土帽”。在蔡廷锴故乡罗定市罗镜镇,新中国成立前后还长期生产制作这种帽子。
这是一种令人心酸却实用的装备,以竹片为骨架、竹篾为经纬、竹叶充其中,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可遮阳挡雨。南方特色,也表示了第十九路军将士主要来自南粤子弟,可寄托将士的思乡之情。
在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留下的影像资料中,这件十分“土气”的装备,能清楚地被看到。罗定博物馆也收藏有大量当时的照片资料。
岁月流逝,照片光影渐暗,但人们依然能看到当年第十九路军将士的形象——偏瘦弱的身影掩盖不住保家卫国的英气,佩带的大刀仿佛还发出让敌胆颤的寒光,颧骨微高的南方子弟特征也有相当高的辨识度。
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向上海闸北发起攻击,驻防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将士果断还击。闸北的枪声,是第十九路军将士高举抗日义旗、顶住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不畏强暴英勇御侮的有力宣言。
战斗打响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第十九路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装备优良且有海空军配合的敌人展开血肉搏斗。御敌闸北、激战吴淞、保卫江湾、争夺庙行、浴血浏河等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用血与火唤醒国人抵抗侵略的决心和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抗日救亡斗争史上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我们的先辈太不容易了,敢于孤军反抗,充分体现我们广东将士、三罗子弟的爱国精神。”在罗定博物馆,不时有游客前来观展,其中罗定市民陈先生这样说(注:三罗, 历史地区名,包括今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郁南县)。
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义举得到了全国民众和海外华侨的积极支援,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中国军队第五军也主动请战,协同第十九路军作战。这些行动谱写了团结御侮的篇章,也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据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第十九路军中有三罗地区子弟数千人,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淞沪抗战中英勇牺牲。”罗定市政协副主席、博物馆馆长沈灿明介绍道。第十九路军所属三个师中,第六十师师长沈光汉、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均是罗定人。经罗定博物馆研究考证收集,展馆收录展示第十九路军云浮地区将士(收录范围以罗定为主)名录共计111人,其中在淞沪战场牺牲5人。
“受资料不足等限制,将士名录中大部分是尉级以上军官,普通战士的名单已难以考证。”沈灿明还提到,第十九路军战士,如果在战场上牺牲,他佩戴的那顶铜鼓帽,会被同乡战友带回家乡,用这种方式期望英烈魂归故里。
沈灿明的父亲沈亦樵,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为第十九路军六十师一名排长,在八字桥战斗中,数次带领敢死队反击日军,目睹了很多战友以身报国的壮举。
沈亦樵家乡罗定市泗纶镇,光沈姓人就有10多人参与了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在战场上,沈姓族人约下了“规矩”:谁要是在战场上贪生怕死、临阵退缩,就把他这房人的祖先牌位从祠堂里拿掉,扔到水塘去;谁要是牺牲了,那就把他的牌位放在供台的中央,永远受族人的供奉。
如今,在流传下来的影像资料中,人们还可以看到蔡廷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的演讲,一口朴素的广东话,依然令人动容——“如果不幸,我等十九路军众将士牺牲完了,也要请全国同胞来,坚持到底,抵抗那个暴日。”
“我们要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将其变成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第十九路军将士后人、罗定市罗镜镇驸台村村民彭万洁说。他认为,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早期体现,南粤将士、三罗子弟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抗战,值得后人骄傲。
无畏疆场 云浮子弟家国情
在今云浮市郁南县通门镇郁南县民众武力指挥部纪念馆,收藏有《团结抗日》的画作。画作重现了1945年初郁南县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场景。画中红旗飘扬、群情激昂,南方群众常用的那顶竹编帽也格外抢眼。
郁南县民众武力指挥部旧址
在全面抗战时期,云浮山区朴素的农民、小商贩、知识分子等纷纷挺身而出。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此后,广东约三分之一的县沦陷于日寇之手。1938年到1944年,云浮绝大部分地方未被日军长时间侵占,但也饱受战火荼毒。其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浮各地组织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共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东江纵队等抗日武装,也不乏云浮子弟的身影。
1944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当年9月,日寇兵锋从湖南直指广西,发起桂柳会战,以南线广州地区的日军为侧翼,自东向西,配合湖南向广西方向的作战。
云浮,就位于日军南线进攻的必经之路上。9月中下旬,多批日军入侵新兴、云浮(县)、郁南、罗定,展开过境作战。
云浮人民没有被日军吓倒,各地组织了大量的小型游击战,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云浮县民众抗日武装力量等武装,在罗坪、都骑、杨柳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郁南县民众武力指挥部在郁南建城镇一带,“一日五战斗日寇”;三罗抗日民众武装在围底至罗定县城一线抗击日军,毙敌7人,俘1人,缴获军马、地图等军用物资。
这些抗日武装,大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组织发动的队伍,不但抗击了日本侵略者,也壮大了爱国民主力量。
《团结抗日》画作
云浮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邓发烈士的故乡。1937年秋,邓发从苏联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其间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参加抗日救亡,使新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抗日后方基地。
被誉为八路军总部“红管家”的叶季壮,新兴人,全面抗战时期,先后发表《八路军的供给工作和工作制度》《论战时供给工作》《八路军的后方勤务工作》等讲话和文章,在八路军建立起一整套供给制度,为中共抗日斗争的后勤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外,第十九路军于1934年被解散后,有将士解甲归田,也有很多人继续从军,后在全面抗战时期杀敌报国。新兴人梁佐勋、郁南人蔡朝焜,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为第十九路军基层军官,在全面抗战时期任团级指挥官,分别在武汉会战和上海会战时壮烈牺牲。
“在14年抗战中,由于时代动荡、历史变迁和档案资料缺失等因素,很多云浮烈士的名字和事迹都没有流传下来,他们也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科负责人说。
近年来,云浮大力做好抗日烈士优抚褒扬和追认工作,加强抗日战争纪念设施的修缮维护,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云浮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