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王盛研 从就业无门到大赛冠军
摘要:初入“雏鹰班”的实训车间时,面对复杂的汽车电路图和精密的发动机部件,王盛研也曾感到迷茫。获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后,王盛研和教练在训练中都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王盛研正在参加汽车技术项目比赛。
□本报记者 王向前文/图
“获得金牌的是——河南队王盛研!”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上,当主持人宣布汽车技术项目的金牌获得者时,这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向领奖台。台下,顿时响起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闪光灯下,王盛研胸前沉甸甸的金牌,不仅是对他精湛技艺的肯定,更是他从对汽车懵懂好奇到成为全国顶尖技术能手的最好见证。
2005年出生的王盛研,初中毕业后原本打算外出务工,但因年龄太小无法找到合适工作。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家里人鼓励他学一门技能。于是他听从建议,进入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从此踏上了技能成才的道路。他说:“当时我啥也不懂,就是抱着学门技术的心态来的。入学后才发现,这里可学的东西太多了,付出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我动手能力强,性格沉稳,愿意坐下来琢磨一些事情,就主动申请报名了专门培养竞赛技能人才的‘雏鹰班’。果然找对了方向,我也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然而,成才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郑州交通技师学院“雏鹰班”对学生要求严格,设有专门的知识课程和实训体系。初入“雏鹰班”的实训车间时,面对复杂的汽车电路图和精密的发动机部件,王盛研也曾感到迷茫。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把困难当作提升的契机。每天课后,当同学们陆续离开时,实训车间里总能看到他埋头钻研技术的身影。一遍遍拆装发动机,一次次分析电路图,他的双手常沾满油污,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故障案例和解决方案。
汽车技术项目竞赛内容包括发动机管理、车身电气、汽车底盘、发动机测量等多个模块,要求选手按照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对汽车各系统进行检查、诊断、维修或更换,全面考察选手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心理素质。
获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后,王盛研和教练在训练中都进入了忘我的状态。“技术上没有‘差不多’,差一毫米,就可能与奖牌失之交臂。”教练的叮嘱,成了他训练中检验每一个动作的标尺。实训车间的灯常常亮到深夜,不仅有他独自复盘的身影,也有教练陪伴他分析数据、调整策略的坚守。“最难忘的是教练陪我一点点‘抠’动作节奏,有时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推敲至深夜。”对他而言,备赛过程虽然艰辛,但“每跨过一道坎,就离梦想更近一步”。
“王盛研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的专注和坚持。”教练这样评价他,“在备赛期间,他每天训练超过12个小时,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上百次,直到达到完美标准。”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
决战时刻来临。赛场上高手云集,赛况瞬息万变,王盛研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冷静。“我在脑海中反复演练比赛模块,优先确保关键环节零失误。”凭借成千上万次训练所形成的高超技能,他稳步完成每个环节,最终成功夺冠。
“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验。”王盛研分享心得时说,“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标准流程,更要学会在非标准情境下灵活应对。”手握金牌,他的目光已投向未来。“我打算在汽车技术领域继续深耕,并把参赛经验分享给更多同学。”
金牌的背后,是“技能河南”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大量资源改善技能人才培育条件,为广大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