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个武术项目国际日 3月21日成“国际太极拳日”

2025-11-08 19:25 来源: 《河南日报》 (2025年11月08日第01版)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在保护的基础上,2025年6月,焦作市进一步细化出台《太极拳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在阵地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创新、文化传播、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力,通过三年行动推动太极拳从地域文化符号向全球文化品牌跨越升级。

□本报记者 樊霞 姬姣姣

1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43届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设立为“国际太极拳日”。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个以武术项目命名的国际日,不仅让太极拳这一中华传统体育瑰宝的全球价值获得认可,更让其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1月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太极拳从家乡走向世界,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国际太极拳日’,标志着这项古老拳法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健康财富。我既感骄傲,也觉责任在肩,将继续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

两年前,陈正雷曾与武氏、杨氏等八大太极拳流派名家及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倡议,推动向联合国申报设立“国际太极拳日”。

据介绍,“昼夜均、寒暑平”的春分日,恰与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核深度契合,象征着阴阳平衡的东方智慧与自然节律的完美共鸣。

明末清初,在温县陈家沟,陈王廷融合太极哲学、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吐纳学说创编了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繁衍出陈、杨、吴、武、孙等诸多流派,如今已传播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习练者数亿人。2020年太极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国际太极拳日”的设立,更标志着这一源自焦作的文化符号,已成为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为了传承发展太极拳文化,焦作市早在2023年就制定实施了《焦作市太极拳保护和发展条例》,这是我国首部涉及太极拳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在保护的基础上,2025年6月,焦作市进一步细化出台《太极拳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在阵地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创新、文化传播、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力,通过三年行动推动太极拳从地域文化符号向全球文化品牌跨越升级。

以赛为媒、以赛传艺,焦作市持续打造高规格太极拳赛事IP,让赛事成为传承文化、激活产业、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作为全球太极拳界的顶级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12届,累计吸引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选手参赛。

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形成了层次分明、梯队完整的非遗传承体系。截至目前,当地拥有太极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22人、市级90人、县级442人,一代代传承人以口传心授、系统教学等方式延续着太极文脉。

依托专业传承队伍,温县构建起覆盖国内外的传播网络:县内52家太极拳馆星罗棋布;3120名专业拳师走出家乡,在全球搭建起4030个太极拳传习站点,让源自黄河之畔的太极功夫走向世界,生动演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深意。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