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文史研究

射桥镇历史文化遗址寻踪

2025-11-12 10:04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在射桥镇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与民俗遗址同样熠熠生辉:开元寺遗址,曾是豫南规模最大的唐代寺院,占地500亩,在元明清时代为豫南佛教中心,现存明代重修碑碣,见证其昔日盛景;

□ 徐佳瑞 张贤锋

射桥镇位于平舆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小洪河与茅河在此交汇,218省道穿境而过。这片总面积64.8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着6.5万勤劳的射桥人,更承载着自西周以来3000多年的文明积淀。作为平舆县的“北大门”,射桥镇西临阳城镇,东接十字路乡,南与玉皇庙乡隔小洪河相望,北与上蔡县党店镇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原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地上地下遍布的文化遗址,犹如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静静诉说着历史,串联起沈国故都的辉煌、汝南郡治的繁华与千年古镇的沧桑。

射桥镇最核心的历史坐标,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国故城遗址。这座位于射桥镇西北古城村的古城遗址,见证了西周至春秋时期沈国的兴衰史。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同母弟季载(文王第十子)于沈亭,建立沈国,其都城位于今射桥镇古城村一带。作为沈氏宗族的发祥地,沈国故城遗址东西长1350米、南北宽1500米、文化层厚度1米~5米,出土过春秋青铜剑、陶拍、环底罐等珍贵文物。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国君沈子嘉被杀,国人以国为姓,开启了中华沈氏的迁徙史。如今,沈国故城遗址周边仍保留着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拉龙沟、斩龙台、縻龙橛等遗迹。拉龙沟位于射桥镇西关,相传为蔡军押解沈子嘉赴刑场的古道,因千年踩踏形成沟壑而得名;斩龙台与縻龙橛在赵桥村东,分别为斩杀沈子嘉的断头台和刑前捆绑沈子嘉的桩柱遗址。

自沈国灭亡后,射桥的历史并未沉寂。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攻平舆即在此地,后王翦率军克平舆设县,县治仍置于沈国故城。两汉时期,这里迎来历史高光时刻——作为汝南郡郡治400多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汝南郡为“高帝置”,辖37县,人口达259万,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郡,郡治平舆县即位于今射桥镇古城村。这一时期的射桥,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重镇。射桥镇东大徐庄村的新莽时期铸钱遗址,1984年考古发掘出土熔铜炉、坩埚、大泉五十陶范等工具,证实此处为汉代官方铸钱作坊,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的发达。

射桥镇的历史遗迹网络中,墓葬群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射桥镇西南1.5公里处的沈君忽墓,安葬着季载八世孙、春秋初年沈国国君沈君忽(曾助周平王东迁封汝南方伯);镇南张柏坟村的沈子嘉墓,是沈国末代国君的长眠之地,见证沈国灭亡。此外,射桥镇东南2公里的陈蕃墓(疑为衣冠冢),纪念东汉太傅陈蕃,其“不畏强御”气节影响深远;镇域内还散落有明代秦氏墓、汉代张熹墓等,构成跨越2000多年的墓葬序列。2020年,当地公安机关破获盗墓案,追缴文物13件,再次印证了这里地下文物的丰富性。

除了都城遗址与墓葬,射桥镇还留存着众多与历史人物相关的祠庙遗址。古城村南的张令公祠,纪念东汉平舆县令张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张熹任内遇大旱,“积薪自焚”以祈雨,百姓感其为民献身,将殉身土台称“祈雨台”,并建祠供奉,现存清代重修祠舍仍香火不绝。射桥镇域内的黉庙(孔庙)遗址,始建于宋代,现存清代重修诗礼堂,曾是县科庠生科举后举行尊孔仪式的场所;古城村东南的董孝子祠与织机庙遗址,与“二十四孝”董永相关。西汉时期董永寓居汝南,为著名孝子,因卖身葬父感动世人,并与美丽贤淑、擅长纺织的玉贞姑娘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世神化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晋代织机庙即为纪念两人而建。

在射桥镇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与民俗遗址同样熠熠生辉:开元寺遗址,曾是豫南规模最大的唐代寺院,占地500亩,在元明清时代为豫南佛教中心,现存明代重修碑碣,见证其昔日盛景;古城村西南壶仙观遗址,祭祀东汉名医壶公与费长房,门题“悬壶济世”,反映汉代汝南医学发达;生死祠(范张庙)遗址,纪念东汉范式与张劭“鸡黍之交”,其信义精神成传统伦理典范。此外,相传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古城聚会”之地的四贤观遗址、孔子讲学的夫子矶遗址,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从西周沈国到两汉汝南郡治,从宋辽金时期的射子镇到明清的射桥集,射桥镇行政区划虽变,但历史文化基因未改。1997年射桥撤乡建镇后,当地政府推进了沈国故城遗址修缮、沈亭修复、张令公祠重建、古碑刻收集整理等工作,延续千年文脉。如今,行走在射桥镇的田野村落,古城村断壁残垣中有春秋陶片与汉代瓦当,赵桥村田埂上斩龙台夯土堆诉说古国往事,大徐庄村农田里新莽铸钱遗址陶范残片尚存青铜温度。这些文化遗产,既是射桥人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原文明演进的鲜活标本。

作为中州名镇,射桥镇在乡村振兴中以“历史文化名镇”为名片,推动遗址新生。该镇党委、镇政府依托沈国故城、汝南郡治等资源,规划建设沈氏文化园、汉代文化陈列馆,融合文物保护与乡村旅游;沈国文化研究会吸引海内外沈氏宗亲寻根,董永与七仙女传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民间文化与遗址保护良性互动。在这里,老人讲的拉龙沟故事、孩童唱的“张令公祈雨”歌谣、节庆“范张鸡黍”展演,让遗址文化“活”入日常。

射桥镇历史文化遗址,是记录中原文明从邦国到帝国转型的立体史书,承载中华姓氏、伦理、宗教文化基因。夕阳下,沈国故城的夯土墙,不仅映出3000多年前沈都剪影,更展现古镇坚守文化根脉的实践。每处遗址都是文化坐标,每堆夯土都是“活历史”,共同构成其“中原历史文化微缩景观”的独特魅力,也为乡村现代化守护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范本。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