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9年02月15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这一生

发布时间:2019-02-15 08:24:45  

□韩中立

今年正月十四是母亲去世5周年纪念日,我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以示对慈母的深切怀念之情。

母亲生于1921年农历三月廿七,她3岁时失去母亲,靠外祖父和亲属养大。母亲20岁嫁入射桥镇农家韩门。1943年河南遭特大蝗灾,十室九空,全家靠曾祖父租地耕作维生,但也常遭土匪勒索。1949年解放了,分了土地,刚能过上填饱肚皮的日子。1959至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又遇三年“自然灾害”,集体大炼钢,各家各户的铁锅都被搜走了,何谈做饭?为了活计,我父亲常到外村干杂活,在家的母亲便撑起了“天”。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花织布做鞋。60年代中期,她还担负着每日为派驻乡干部做饭吃的公差,为生产大队解难,从不叫苦叫累。母亲60多岁时还坚持下地干活,70多岁还操持家务,80岁还能绘画绣花做“猫头鞋”。

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十分明事理,大事不糊涂,她知道没文化的难处,为了让子女长大有出息,她和父亲在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是拼了命的干活。我上小学时,每年要交十几元的学费,当时挣一元钱需要父亲打一天鱼或攒卖十几个鸡蛋。学费不够,母亲就要织布卖。为了让我们跳出农门,1969年,母亲劝我哥放弃远途拉车送货挣钱的活儿而报名参军。我哥不愿意离开父母,母亲劝导说:“你应该到外面闯一闯,学点本事,为国家出点力”。我哥想通了,母亲便领他报名并找接兵部队的同志。几年后我哥在部队当了汽车连连长,回来探亲时跪在母亲面前感恩,1971年初,我参加了乡供销社工作,我母亲叮嘱我“公家的便宜咱一点不要占,少想贼吃饭,多想贼挨打”。这平凡的话语里,蕴含了多少做人的哲理和智慧。

母亲心存大孝。我记事时,正逢3年“自然灾害”,一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有一次母亲煮一碗红薯叶汤,叫我端给病中的爷爷,我看见碗中有两片红薯就想吃,母亲见状夺了回去,并送给爷爷,爷爷叫我吃,母亲不允许。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疼惜自己的儿女?而她首先想的是尽孝,一叶知秋,两片红薯折射的是母亲的大孝。

母亲针织女红无所不精,我们全家穿戴的均是她一针一钱缝制,平常的面点、菜肴她也能做出多样。基于此,她在街坊邻居中落下了一个“巧女人”的名声。谁家有需要帮忙的她都去,有求必应。有次我回家探亲没有见到她,去邻居家找,见她正在给邻居的女儿做陪嫁棉被,那年她78岁。

母亲心存大爱,射桥街和附近村庄熟悉母亲的人都说母亲诚恳、善良,乐于助人,慈行一生。平时谁家大人不在家小孩饿了,母亲就主动拿东西给他吃。记得在大集体年代时没打面机,各家各户需排号用公家的驴拉磨磨面,轮到一个号需要5~7天,排到我家使用驴时,母亲便将拉磨驴让给最急需的人用,而自家推磨。那时候家家都缺钱花,生活中难免缺这少那,只要我家有的,母亲不用也要先借给别人。如果是我家借用别人面粉油盐等生活物品时,母亲都是借少还多,以示厚道。

母亲心胸宽广。我父亲71岁逝世时,她强压心中悲痛,劝导儿子儿媳要好好工作。2004年我哥因病离世,这对她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但她又一次挺住了。最后几年,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她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五世同堂的她,不断关心着每个晚辈的进步和成长。充分显示了一个非凡女性的坚强意志和对人生淡定宽广的胸怀。

母亲一生平凡,但集中了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睦邻里,广结善缘。这种平凡蕴藏着伟大,她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晚辈的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