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

——读张新科先生的文学作品

2019-11-09 10:0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umingxia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张新科作品中不仅形象地描绘故乡的面食,还利用一个外号叫“洋火”的体育教师揭示了当时的生活状况。

◇王太广

张新科先生是近年来活跃于我国文坛的上蔡籍著名作家。我在阅读他的《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鲽鱼计划》《天长夜短》《信人》《清风徐来》等文学作品中,不仅感受到他高深的文学水平,还感受到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他是一位善于把握故乡脉络的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总是能把故乡情怀推到极致。

鲜明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乡土文学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作家立足乡土而超越乡土。大凡乡土作家的文学作品能够走出去,与作家人生的历练、社会环境的适应、文学主张的延展、精神信仰的追求有一定关系。张新科自幼生长在上蔡县,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他担任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要职,可谓工作繁忙,但业余时间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和散文。凡是读过他作品的人,都认为他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用张新科的话说:“不管走多远,最后还得回到原点。我的原点就是上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这里有我的至亲家人,有我最纯真、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所以在我写作的时候,心里总是装着我的故乡。”

“蔡源县城有四条街,我们五年级的男生因此分成了四帮……”这是张新科在短篇小说《信人》开头的话。

“蔡佐生走出家乡蔡源县医院大门的时候,发现后面跟着一个人……”这是张新科在中篇小说《天长夜短》的开头。

“我老家上蔡那块地方不知咋的,大人在光肚孩儿面前说话,总喜欢用比喻作为引子……”这是张新科在长篇小说《树上的王国》首页中的一句话。

在张新科的文学作品中,故事地多发生在上蔡,故事中的人物也大多与上蔡有关。他开始所写小说是用“蔡源”代替“上蔡”,后来就直接改用上蔡了。张新科血脉里流淌的是乡情,心中不忘的是家乡,挥之不去的是故乡情结。因而他的文学作品没有没有时髦的媚俗,没有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情,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家乡的一个人物、一件旧物、一声乡音、一首童谣、一条土路、一棵小树、一弯小溪,都能触发张新科对于故乡最醇美的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在他的笔下流淌,让读者忍不住停下脚步,凝神静听。似乎有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心中升华,有一股淡淡的乡愁在心中迷漫,有一种浓厚的乡情在催促自己思念故土,回老家看望老爹、老娘。

农活的真实描绘。真实是乡土散文的灵魂。张新科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作品中的内容大多是他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读起来真实可信。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景、故乡的物,让人感同身受,不知不觉就想起了那个年代、想起了那个地域、想起了那些事。

农村长大的张新科,他描写早晨和上午的农活非常真实。他在《过早》一文里这样写道:“豫南家乡农民黎明时分闻鸡起床,趁太阳未露头时下地干第一场活,诸如翻红薯秧、掰苞谷棒、摘棉花苞、施农家肥等;太阳从东边隆起后,收工回家做早饭。吃过后,随生产队的铃声下地干第二场活,这场活土话叫‘大活’,犁田耕地、担水挑泥、挖坑刨土、收麦埋苗……直到晌午放工,再回去做饭……”文以情生、情因物动,正是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家乡农活的真实场景,才使作品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感人至深。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没有细微的观察,是写不出这样形象的文字的。

通过农活揭示矛盾、寓示道理,体现思想性,也是张新科写作的一大特点。他在《矛盾》一文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973年冬,各乡党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杨岗河两岸上河工,任务是把河底淤泥担到几十米高的河岸上。生产队长派活时,一块积水较深的河段无人愿干,最终只好分配给一位‘腾子’,‘腾子’在豫南话中寓指不精明之人。‘腾子’先筑堰排水再挑泥,当花费别人两倍的力气挑完河底烂泥的当口,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泥窝中竟藏着一只五六斤重的老鳖。‘腾子’把老鳖拿到集上卖掉,换了两年的下锅盐。河工结束前,那位队长举着洋铁皮喇叭骂开了:天天给你们这群龟孙读报纸,唠叨吃亏和占便宜的矛盾关系,看来你们的理解还比不上一个‘腾子’!”张新科以此为引子,从有古代对立的两件冷兵器到对立统一的《矛盾论》;从家乡“开罐十里臭,入口百日香”的腐乳到蝉肉上火、蝉衣败火的“爬叉”;从邻家大婶称大叔“老不死的”到平原农业学大寨“旱改水”“平改坡”事件,最后又回到杨岗河上河工,在队长分配任务时,人们都争着抢有积水的地段干活,“但一连十几年下来,再也没人逮到过一只老鳖”。作品中不仅阐释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还体现了不同人的思想观念,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和理解程度。

面食的细腻刻画。张新科所生活的故乡,是以面食为主,因而他对面食的描述显得得心应手。他在《面道》中写道:“家乡六月新麦收罢,经过一季子日烤汗蚀,脸色如俄罗斯面包的农民们终于盼来了自我犒劳的一天。半晌午,儿媳妇刷净磨盘,儿子套上毛驴磨出一盘新麦面,孙子打满一缸深井水,老太婆抱来一捆新麦秸;最重要的角色是孙媳妇,看她和面、揉面、醒面、擀面、切面、铺面、下面、捞面、过面、入碗、上汤、加菜,一气呵成……”“这时候,吃面的主角,即一家之主从堂屋出场了,只见他掐掉手中的烟头,先用井水静口,再用毛巾清目,桌边坐定,闭目养神两秒,深呼吸三次,呷一口下锅的清汤,然后接了孙媳妇递上的面碗,用筷子轻挑起一根入口慢品,又吞半口汤滋润,这时全家老少的目光纹丝不动盯在当家的脸上,等着一声对今年新麦和头道面的评价,终于,老者放下双筷,嚷吼了一嗓:‘皇帝有权,俺家有面啊!’”读其作品,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张新科作品中不仅形象地描绘故乡的面食,还利用一个外号叫“洋火”的体育教师揭示了当时的生活状况。在《布朗运动》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个年代,只有城市户口才有粮票,当时的户籍政策是孩子户口随母不随父,‘洋火’的老婆是农村户口,所以大毛、二毛没有口粮,只得分‘洋火’的口粮。我从父亲嘴里获悉,一般教师每月国家给32斤口粮,对体育教师照顾,每月多6斤。两个孩子没有到来前,38斤粮票对‘洋火’来说,每顿只能达到七成饱。现在添了两个娃,每月人均只有不到13斤……”从这件小事中也体现了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年代,人民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

浓郁的乡土文化。张新科童年生活的农村,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看上一场电影或豫剧就能让人兴奋一阵子,听说书则能给农村人带来很大快乐。“男人爱听《岳飞传》,女人偏爱《穆桂英》,老人最盼《包公案》,小孩等着《上甘岭》。”“在老家上蔡,全县不下20个说书先生,我最爱听瞎平心说的书。”他描写瞎平心的开场白与众不同:“各位家乡父老,各位老叔老婶、各位雪花膏和各位秃光瓢,我的书我讲顶呱呱,你却以为王婆在卖瓜,先贤陆游名诗把我夸,我看哪个龟孙胆敢难为他。”说完竟一字一句说出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还把大名鼎鼎的“蔡中郎”换成了“平心郎”。这不仅拉近了听众的距离,也活跃了现场气氛。尤其是对书场氛围的描写非常细腻:“瞎平心的书场,紧张处鼓点声声撩心,忧伤时三弦弦弦断肠,手中的扇子一会儿是圣旨,一会儿是利剑,肩搭的毛巾一会儿是盖头,一会儿是家书。高潮时武松打虎的一声嚎吼,惊得屋里的牛马嗷嗷嘶叫,震得坐在前排的几个小闺女摔倒一片。低落时听众不言不语、不呼不吸、不移不动,举头望天、低头看地。”“瞎平心的书场,一个晚上下来,每个人不哭几次、笑几次、惊慌几次、哆嗦几次,那就算是白去。”读其作品,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拂面而来。不仅让人敬佩作者笔下的瞎平心说书技艺之高,还能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故人的深情怀念。乡村是人生的百味大世界,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魂牵梦绕的土地,这方土地就是故土。故土家园是每个游子心底永远的向往,洛阳秋风日,巴山夜雨时,不知有多少游子内心为之苦,真情为之动,思念为之切。张新科无论是在散文里,还是在小说中,总是和父亲、母亲、姥姥、舅舅在一起,和亲情、友情、乡情在一起,和艰辛、奋斗、收获在一起,和汗水、喜悦、欣慰在一起。比如,《面道》中的妗子,《过早》中的姥姥、老队长和母亲,《矛盾》中的生产队长、“腾子”、邻家婶子、老校长,《说书先生》中的瞎平心,《活佛》中的李落河、况腊梅、高秃子,《布朗运动》中的“洋火”等人物,他们都很普通,都是小人物,都有着朴实的性格、勤劳的美德、乐观的态度,而且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的改善和教书育人、帮助他人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当我读到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时,觉得这些人物带着人间真情的温度。拧一拧,有汗水、有泪水、有喜悦、有收获。

作为高等院校的党委书记,张新科工作的忙碌和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文学创作的热情之高、作品之多、内容之丰、思想性之深、政治性之强、艺术性之精在国内外影响之大,令人敬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创作出更多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xumingxia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