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六代传承的唢呐技艺 上蔡“唢呐王”郭永启“抖”出美好生活

2021-01-21 16:4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 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在上蔡县韩寨乡郭庄村有一个唢呐世家。“郭家唢呐艺术”远近闻名。“这家人痴迷唢呐,大家都知道。”近日,记者前去采访时,当地村民这样评价这个六代传承唢呐艺术的民间艺术世家。

郭永启与他的家人

郭永启在表演

何高粱在表演。

王华荣在吹唢呐。

郭嘉浩在表演。

文/图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在上蔡县韩寨乡郭庄村有一个唢呐世家。“郭家唢呐艺术”远近闻名。“这家人痴迷唢呐,大家都知道。”近日,记者前去采访时,当地村民这样评价这个六代传承唢呐艺术的民间艺术世家。

去年,“郭家唢呐艺术”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作为传承人主要代表的郭永启,就是远近闻名的“唢呐王”。

家传绝学:传承路上矢志不渝

享誉上蔡及邻近市、县的“郭家唢呐艺术”,创班于清光绪二十年,始自上蔡县韩寨镇郭庄村郭永启的曾祖父郭早行。为谋生计,郭早行9岁随本村艺人“郭响器”(名不详)学习唢呐演奏,13岁艺成,16岁筹资组班,名噪乡邑,时谓“郭家班”。后经历代传承,脉续六代,祖父郭颜珍、父亲郭绍相,直至郭永启及其儿子郭江涛、孙子郭嘉浩,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由郭永启传承、发展、创新的“郭家唢呐艺术”,吹奏技艺更加精湛,肢体语言更加丰富,曲目内容更加新颖。由最初的小、中号唢呐表演,又加入了大号唢呐演奏,并通过网络视频,向全国各地“唢呐名班”学习,取长补短,将口内技巧和指法技艺完美地融为一体。“郭家班”在保持传统曲目的同时,为这一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演奏的曲目既有《百鸟朝凤》《全家福》《一枝花》《山村来了售货员》等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曲,还有《抬花轿》《收姜维》《包青天》《五世请缨》《朝阳沟》等数十种传统戏曲。

因韩寨地理位置优越,兼之郭永启的父亲郭绍相名头响,周边村镇乃至其他县域谁家有红白喜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家班”。在一次次表演中,人们也记住了班中年龄最小、演奏最为卖力、“花活”最多的郭永启,称其为“小响器王”。郭永启自1985年接任“郭家班”至今,他与家人的足迹遍及上蔡全境及西平、遂平、周口、漯河、郑州诸地。

“郭家唢呐艺术”技巧丰富、风趣幽默、风格多样,激越豪放与委婉细腻兼容,极富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在吹奏过程中,充分利用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垫音等口内技巧和指法技巧,尤擅长飞禽、昆虫的鸣叫。吹奏的曲目《百鸟朝凤》等,曲调变化多样、肢体语言准确,赋情感色彩丰富,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唢呐演奏吹、演同步,技巧丰富,得皮毛者易,求精湛者难。这不但需要艺人有很好的天赋,还要勤学苦练,故使多数人望而却步。有些人将演奏唢呐看作是“下九流”,因而从事唢呐演奏者越来越少。而郭家人对唢呐的坚守与传承,将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六代坚守:非遗文化“抖”出精彩

采访中,郭永启仅用一个“诺子”(一种乐器)吹出《一家人欢天喜地》豫剧选段。由于需要全部气力将这个握在手心里的小乐器吹奏出炫酷的音乐,他可谓拼尽全力,额头青筋暴露、面色通红,有时候还用宽厚的手掌在乐器前划一下,划的轻重缓急就会变幻出粗犷、细腻甚至柔肠百结的音乐效果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郭永启来说,少年学吹唢呐的往事历历在目。“那时候学习乐器仅仅是为了在红白喜事上讨人家欢喜,得到主家赏几块肉解解馋,根本不要工钱。训练的时候不能在家里或者村里练习,唢呐在一些村民看来不吉利。”郭永启说,为避免扰民,十几岁的郭永启和侄子何高粱等人在旷野里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两只手冻得皲裂红肿,吹得声嘶力竭,寒冬腊月时,唢呐口流出的哈气就能成冰。

“不能在屋子里练习唢呐,因为演奏时啥环境都有,在屋里练得再好,到现场不可能吹出预想的效果。艺人只能适应社会,不能让社会适应你。如果平时不刻苦,到了演出现场,手指头因冷捂不住唢呐眼儿,吹不到位,那是自砸招牌。”何高粱谈起学习唢呐的经历感触颇深。

如今,郭永启的儿子娶了许昌鄢陵唢呐世家出身的女孩王华荣。王华荣从小痴迷唢呐,现在能吹上百首曲子。她专门在家中开辟一间直播间,灯光、布景、道具一应俱全,白天干活儿,晚上面对镜头直播吹唢呐。王华荣说,粉丝一天不见就会留言,这也给了她全身心吹奏唢呐的信心与勇气。“熟悉的曲子要吹好,不熟悉的要多学多练。”王华荣说。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加上公公的指导,王华荣的唢呐直播间粉丝有18万人,一次直播4个小时,每个月能赚几万元钱。

无论是在直播间里吹奏还是在野外吹奏,梆子一响,唢呐以其嘹亮高亢的音色划破苍穹,一家人通力配合,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曲子通过抖音平台,传向大江南北。

14岁的郭嘉浩是郭永启的孙子,他生性腼腆,目前在许昌艺校学习音乐,短短一年时间唢呐技艺进步神速。面对镜头,他的一曲《西北随想》技巧纯熟,让爷爷听得如痴如醉。

“我们郭家唢呐曾到市里参加比赛,两次获得一等奖。但我们是野路子出身,全靠口口相传、刻苦训练,实践技巧强;而学院派,更讲究吐气发音的技巧。孙子从小受家庭熏陶,如今在艺校专业老师的传授下,进步很大。我们郭家唢呐后继有人!”郭永启动情地说。

“我们曾经跑到甘肃等地一路吹一路走,兜里没装一分钱,就靠着自己的技艺游走江湖,也在表演中向同行学习。我们每天吹吹打打,快快乐乐,也是一种生活。”郭永启说。

唢呐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行。在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的同时,“郭家唢呐艺术”与时俱进,在吹奏和表演方面与时代同步,善于吸取众之所长,其表演雅俗共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郭氏唢呐演奏风格,很好地延续、传承了这一悠久的传统艺术,给民间娱乐活动增添了一抹动人的风景。

责任编辑: 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