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责任 显担当 以农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鼓励以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为主体,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企业开展“社企共建”,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开展农机融资租赁业务,与保险机构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
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鲍秋仁
2022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明确机械化发展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加快研发制造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短板机具,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建设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这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罕见对农机装备水平与推进种业振兴和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推广并列,将农机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意味着农机工作已得到中央层面高度重视。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要有“农机担当”。
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看,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先锋队,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擎和载体作用。农机服务主体是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的重点工作对象,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抓手,与时俱进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相关工作意义重大、作用突出。
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转移,农村老龄化、兼业化问题日益突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是急需破解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将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种方式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怎么种地的难题,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第二、三产业。农业生产托管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型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丰富了农业统一经营的内涵,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率,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目前,我市入社经营土地面积205.7万亩,通过提供规模化、专业化服务,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发展规模经营,让小农户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通过农业生产托管,可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小农经营方式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利于改善农业资源要素投入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拓展服务领域,从耕、种、管、收向烘、储、加、销、贷等延伸,有效增强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能力。
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至2021年底,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137家,其中部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省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63家、市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258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我市农机跨区作业自1995年起步,由夏季向四季扩展,从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向油菜、棉花、果树、中药材等延伸,由机收、机播向植保等领域拓展,订单作业和耕、种、管、收等生产过程“一条龙”作业服务发展迅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已经成为跨区作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松花江畔、荆楚大地、天府之国、丝绸之路、青藏高原到处都驰骋着“天中机手”,跨区作业时间从每年4月上旬延续至11月底。全市拥有2万多台轮式收获机、履带式收获机和3000多台玉米收获机。10万名农机手走出天中,实现“天中农机”品牌服务年总收入80亿元、农机跨区作业收入53亿元。实践证明,通过跨区作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农机手的效益和本地机械化水平。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构建“大农机”格局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加快提高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效率,推进北斗自动导航、ISO-BUS(农机总线)、高压共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新能源动力、机电液一体化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集成应用,加快创新发展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构建粮食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实现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体系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
扶持支持政策及时到位。农机购置补贴是利国利民利企的好政策,调动了农机经销商、农机手经营和购买农机产品的积极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意义重大。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实施,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管理越来越严,社会监督越来越到位,与农机补贴有关的管理部门工作作风越来越扎实,农机生产经营单位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着力破解用地瓶颈。同财政、农业等部门沟通协调,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工商登记、建设用地、维修服务、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等方面搭建快速通道,减免有关费用和提供优惠,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鼓励以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为主体,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企业开展“社企共建”,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开展农机融资租赁业务,与保险机构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支撑。把“人才强机”作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推进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智慧农机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全国农机化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和开设“农机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农业版“滴滴打车”加快“互联网+农机作业”,促进物联网、大数据、农业机器人、北斗导航等技术融合新装备的应用推广,推动资源整合、数据互通,搭建“智慧农机”大数据应用平台,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信息化服务体系。
总之,农机合作组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机械化、关心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社会广泛参与平台,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