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历史事件

汝南金铺“范张鸡黍”传千古

2022-04-21 08:5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张劭乃一介处士,但病痛中有挚友日夜守候,特别是有范式这样“约以神相照,交于信可深”的“死友”,在当时荒僻的金乡铺,人烟稀少,而为送葬者竟达“千人”;古诗词佐证故事 张劭和范式的友情,流芳后世,成为千古佳话,历代诗人赞颂不绝。

文/图 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朋器友,演义出诸多感天动地的交友故事,化为成语、典故以彰善瘅恶。其中东汉时期的鸡黍之约就发生在现在的汝南县金铺镇。该故事后来化为成语“范张鸡黍”,成语的主人公是范式、张劭。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张劭,字元伯,汝南郡(今汝南县金铺镇)人。后人感动于他们一诺千金、诚信守约的壮举,筑“鸡黍台”,在张劭宅建“二贤祠”,改张庄寨为金乡铺,以示纪念。这些往事在《后汉书·独行列传》《搜神记》及《汝南县志》均有记载。近日,记者前往汝南县金铺镇采访了汝南县天中文化研究会会长刘炳松,听他讲述了那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个凄美的故事

在汝南县文明实践中心,记者见到了退休干部、现任县天中文化研究会会长刘炳松。被问到“范张鸡黍”的故事,他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据史书记载,金铺原名不叫金铺,叫张庄寨,因张劭和范式两贤士舍命存信求义(史书上称为“鸡黍信义生死交”)的故事,后改名金乡铺,再后来改成金铺。

现在如果你问当地老百姓是哪里人,他们还习惯地说:“俺是‘金乡铺人’。”金铺地处平原,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过去京汉古道横贯南北,交通便利,是一个美丽的乡镇,素有“汝南北大门”之称。

汉明帝时期,朝廷求贤若渴,兴办太学,张贴皇榜选拔太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汝南郡人张劭辞老母,负书囊,到东都洛阳应举求学。途中日暮,投店宿歇。夜间听到邻屋有人呻吟。问店小二:“隔壁是谁?”小二答:“是一个秀才,害瘟疫,传染,没人敢去看顾,快死了。”张劭随即慷慨解囊,请医用药调治,早晚汤水粥食,悉心照顾,终于救其一命。张劭所救之人乃范式,也是进京应试的秀才。范式病好了,一算日子,考期已过,二人揖手相别,约定明年再去赴考。

第二年,张劭与范式两人双双考入太学,在京城洛阳读书。平日里二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关系特别密切。暑去寒往,转眼三年学业已满,那年九月初九返乡时,二人依依惜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日,他要到府上拜见张劭母亲、老婆和孩子,说罢,挥泪而别。

两年后的九月初九,约定的日子到了。张劭把两年前相约之事告知母亲,并请母亲杀鸡、蒸黍米饭招待范式。母亲笑着说:“你们已分别两年,范式住在千里之外,不可能专程来赴约。”张劭告诉母亲,巨卿是个遵诺守信的君子,绝不会食言,请母亲放心准备。饭未熟,范式就到了,登堂拜见张母后,二人把酒叙旧,甚是酣畅。住了数日,范式辞别归里,并且说定,今后如果有机会,他们再相聚。

三年后的阳春三月,张劭突发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从早到晚照料看护。张劭临死时,叹息道,遗憾的是还没能见一下他那生死与共的朋友。殷子征说:“我与郅君章对您尽心竭力,我们如果不是你生死与共的朋友,那么你还想找谁来与你相见呢?”张劭说,像他们这两个人,只是他活着时的朋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他生死与共的朋友,话罢便断了气。

时已任金乡功曹的范式当天夜里,梦见张劭穿着黑祭服,帽子也没系好,垂挂着帽带,赤足徒步走来,并叫道:“巨卿,我在某日已经死了,在某日下葬,永远回到地下去了。您如果没有忘记我,能否再见我一面?”范式醒过来,悲痛万分,泪流不止。第二天他便向太守告假,穿上给朋友服丧的衣服,按照张劭的安葬日期,前去奔丧。

三月初三,范式未到,乡亲们已为张劭发丧。可棺木抬到村北官路石桥上时,棺绳齐断,众人结好绳子,也不能抬起。张母抚棺痛哭道:“此必待范巨卿也。”正在这时,大路远处尘土飞扬,一辆白马素车飞奔而来。人们猜想,一定是山东范式到了。不多一时,范式赶到,抚棺恸哭,亲执拂在前引路,并哭嘱道:“别矣!元伯,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这时棺木才被抬起,殡埋了张劭。范式骑的白马,因长时间奔跑劳累过度而死,也被埋葬于此。后来范式亲为张劭守墓三日而去。

 遗址见证历史

小魏庄外一处高出周围很多的麦田即是“信义冢”“白马冢”遗址,60年代初,这里有三个“冢”,双的叫“信义冢”,单的叫“白马冢”,两冢相隔60米。大约1966年“文革”期间两冢被扒,后经村民多次取土烧窑,如今已基本没了往日痕迹。

二贤祠。

张劭乃一介处士,但病痛中有挚友日夜守候,特别是有范式这样“约以神相照,交于信可深”的“死友”,在当时荒僻的金乡铺,人烟稀少,而为送葬者竟达“千人”;后乡人又为他和范式立祠名为“二贤祠”,食鸡黍欢聚的地方,筑台纪念曰“鸡黍台”。

鸡黍台。

古诗词佐证故事

张劭和范式的友情,流芳后世,成为千古佳话,历代诗人赞颂不绝。诗人张御采在《鸡黍台》中写道:胜友传鸡黍,交情数范张;明李根茂在《谒张伯元墓并怀范巨卿》诗中,也感慨“四海茫茫知己少”;东汉大文学家孔融在《汝颍文士优劣论》中,将汝颍文士对比,认为“汝南张伯元身死亡后见梦范巨卿,颍川士虽有奇异,未有能神而灵者也”;唐朝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诗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明朝进士王万祚诗曰:鸡黍祠临古道旁,石碑高处草生香;清朝名士马锡璜诗曰:“居人指点村前路,曾过三阳范巨卿”;汝阳知县王元梅诗曰:“生死交情乃见真,订期鸡黍远相亲。最怜白马三阳客,执坟头哭故人”;汝南人也为张范建祠膜拜,可见古来汝南和外乡有识之士,都把他们视为守信约的典范。

“三一体系”铸“诚信”名片

近年来,作为“诚信故里”,金铺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诚信精神的传承和诚信文化的建设,以争创“中国诚信之乡”为引领,创建“三一体系”,即一典引领一批、一园影响一镇、一体谋划全域,进一步深入挖掘该镇诚信文化底蕴,讲好诚信故事,拓展文化格局,让诚信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一典引领一批。以“鸡黍之约”诚信典故为引领,选树诚信典型,讲好诚信故事,弘扬诚信美德,促进文明和谐乡风。开展一系列“诚信单位”“诚信家庭”“诚信个人”等评选活动;全镇广泛成立民间文化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好人、好事,以秧歌、腰鼓、豫剧、小品、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新风,树正气,劝诫生活陋习,宣传党的政策等;2022年即将举办首届“诚信文化艺术节”,展示一批优秀的诚信文化成果,表彰一批先进的诚实守信人物,持续叫响金铺镇“诚信之乡”文化品牌,提升诚信文化影响力。

一园影响一镇。该镇注重非遗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结合,恢复重建鸡黍台、白马冢、信义桥、二贤祠,建设“中国(金铺)诚信文化园”;修建诚信大道、诚信街区;建设唐、宋、元、明、清历代著名诗人关于范张二贤和“鸡黍之约”的古诗词碑廊,以鸡黍之交文化展示为核心,将诚信文化、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结合,全面展示深厚优秀的历史文化及时代信念。

一体谋划全域。该镇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罚体制,把诚信建设由道德约束层面上升到制度保障层面。为企业、商户建立诚信档案,将机关各单位、各村(社区)纳入信用体系,为个人建立信用档案。

如今,诚信文明之风已渗透进辖区的各个角落、各个行业,企业“红黑榜”成了不少企业宣传的利器,越来越多企业将“红黑榜”摆在门店显眼处,成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信用体制也不断激发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诚信故事的发源地,金铺镇的诚信文化逐渐成为发展的灵魂,具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有力促进人际交流沟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