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汝南进士林时与《介立诗集》

2022-09-01 09:1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家在河南,根在汝宁,《介立诗集》收录的与家乡人、家乡事、家乡风物的作品也不少,主要是正德十四年他因丧守制在家的作品。虽然林时著有《介立诗集》,尝撰《介立子》文集,但其作品流传并不广。

王太广 赵新春

林时,字懋易,号介立山人,祖籍直隶休宁县(今安徽休宁),祖父林志贤因为经商于成化年间落户汝宁府汝阳县,也就是今天汝南县,之后世代居此。明代驻马店地区进士有120人(含寓寄进士5人、卫所双籍进士9人),不少人都有自己的诗文集,但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现今留下诗集的除了“后五子”之一的张九一的《绿波楼诗集》,便是林时的《介立诗集》。

林时生于弘治四年(1491年)十二月十一日,他的同榜进士马汝骥为他撰写的《中顺大夫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介立林公时行状》说他“幼奇嶷,颖悟绝人,六、七龄读书,一目成诵”,9岁被选入汝宁府学习读书。林时家虽言经商,估计也是小买卖,仅能维持全家人衣食无忧。到了弘治十二年(1499年),随着林志贤的去世,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林时的父亲林云,字松轩,靠着给汝南一户张姓人家做私塾先生维持生计,这样林时也能跟过来给张家儿子做个伴读,有吃有住。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张家儿子不爱读书,林父失业,林时便没有了读书吃住的地方。无奈,他便与郡学同学倪子聪、李子松、熊子选等约以文会,互相蹭饭。不久,又跟随他的老师、弘治十八年进士熊遇寄寓在今天驻马店市区朱氏桥附近的延禧寺后的关王庙,靠寺院施舍学习读书十年。后来,他考中进士居官奔丧回家,重游延禧寺,在《秋行诗十二首》序中回忆了这段经历,说:“予故从朗崖熊(熊遇号朗崖)先生学于小集,初寓延禧寺后,即关王庙,居焉十年于兹矣……抚省前迹,恻然有怀,随在诗以道人。”

长大后林时娶毛氏为妻。成亲后,毛氏变卖自己的金银首饰,在汝南县城买了草屋三间,林时才算有了读书居处。正德五年(1510年),林时以河南乡试第二(亚元)中举,得到了汝宁知府毕昭帮助,生活才逐渐好转。正德十二年(1517年),27岁的林时以会试第298名的成绩参加殿试,成为丁丑科舒芬榜三甲第96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正德十四年(1519年),升翰林院检讨,以内艰归。守制三年后,嘉靖元年(1522年)起复,官复原职。此时,正德皇帝已经去世,刚由藩王入继大统的嘉靖皇帝正与朝内大臣因为他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称号闹得不可开交。嘉靖三年因为参与“会议大礼忤旨”,林时“与同官俱逮狱,杖三十”。他的《介立诗集》卷一收录的《秋闷八首》诗序中说“余时被杖,伏枕与方池余子(即四川青神人余承勋)往还赓和,故以记事,不计工拙云”,指的就是这件事。在此期间,他参与了《武宗实录》的修纂,针对当时朝廷和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嘉靖皇帝迎立上位和诛杀正德皇帝宠臣江彬由谁主谋之事,林时上书《武宗实录》副总裁董玘,认为“昨闻迎立一事,或云由中,或曰由内阁。诛贼彬,或云由张永,或云由杨廷和,疑信之间,漫然无据。史,万世是非之权衡,固不可以偏重……幸执事裁择轻重之,固是非之权衡也”。希望在《实录》中给一个准确的官方说法,以正视听,得到了《实录》总裁费宏的认可和采纳。四年书成,林时升翰林编修、经筵讲官,负责给朝廷和皇亲国戚讲课。嘉靖六年(1527年),林时擢国子监司业,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副长官,在教学中他坚持“非公亡以服人,非明亡以辨类,非严亡以警隋,非恕亡以悉情”,科条严整,门无私谒。嘉靖十年(1531年),因拒绝阁臣在国子监立唱和诗碑和监学上孔子祀典谢表,招人嫉恨,自请辞职,迁南京通政司右参议。嘉靖 十三年(1534年),升右通政。林时为人刚方直正英敏,居官清正廉洁,从来不在背后议论人,不善谀人,也不喜欢人谀,为官二十余年,所居草舍如故。尝自署其门曰“厅事前仅容旋马,草庐中原有卧龙”。严嵩称其“文擅国华,学探幽赜,其行有常,其仪不忒……颜面晬然,衣冠颙若,百世高风,闻者可作”。

嘉靖十四年(1535年),林时调任南京提督誊黄右通政。在南京期间,林时尝署篆南京工部,又署南京太常光禄,虽然都是临时代管,仍做得有声有色。南京政事不多,政暇之余,他喜欢作文赋诗,着手编著《介立子》文集,因继母去世还乡而未完成。由于林时在这次奔丧途中积热,十月染病,十二日后英年早逝,时年45岁,留下了“国家事平生尽有志,卒不能一为,命也”(李本固《汝南志·林时传》)的遗憾,葬在汝南县城西十里,费寀为他撰写了墓铭。

万历年间,李本固撰写《汝南志·林时传》说林时“所著诗文若干卷,今已散失。其奏记一首,余得之陈眉公秘籍”。陈眉公即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陈继儒。这说明到明万历年间,林时的作品和著作在驻马店本地已经散佚,林时的《介立诗集》李本固并未见到。

现存明刻本《介立诗集》,具体刻印时间不详,为两本六卷本。诗集以卷一《登樊氏楼》开篇,至第六卷《遣兴二首》结束,存诗519首。其中,卷一、卷二为七言律诗,卷一录诗84首、卷二77首,卷三、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三录诗86首、卷四97首;卷五为长篇和排律,长篇34首、排律23首;卷六为歌,七言、五言绝句和杂著共116首(篇),包括歌40首、七言绝句59首、五言绝句10首和杂著7首。江津《书城挹翠录·明刻本〈介立诗集〉》称其版本有“所见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之一部,乃原藏北平图书馆者。是本字体方正,纸白如玉,明刻之佳臬。钤有‘梅花草堂’‘沈氏粹芬阁所得善本书’‘研易楼藏书印’”。而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刻本则只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钤印。林时的这本诗集因《明史·艺文志》和《四库全书总目》均未著录,知名度并不高。

近代学者、藏书家罗振常于1920年2月收集到这本诗集,在为该书所写收藏跋中做了一个简短的考证:“《介立诗集》六卷,范氏天一阁藏书、《天一阁书目》及《天一阁见存书目》并云不著撰人。按此书为明林时撰。时字懋易,汝阳人,正德丁丑科进士,南京右通政,自号介立山人,见《千顷堂书目》,故书端书‘林介立诗集’。阮氏、薛氏均未深考,又不见书端之字,亦云疏矣。”

《介立诗集》所收录的是林时在两京做官时创作的作品,有《秋闷》《咏古》《伤薄命》等感时伤物的内容,有《张良》《陈涉》《吴起》《商鞅》《李斯叹》等借古讽今的感慨,但更多的则是赠友人、亲人的歌颂亲情、友情的作品。林时在正德、嘉靖两朝为官,是一位颇富名气的诗人,与当时达官名宦都有唱和诗,严嵩、陆深、湛若水、崔桐在自己的诗文集中都收有与林时的赠诗或唱和诗。嘉靖十四年,林时去世,作为友人和同榜探花的崔桐挥笔写下了《哭林介立太史时》:“十年曾共云霄路,别尔相望又十年。正忆苦心归白屋,忍闻埋骨已黄泉。各飞龙剑终难合,细检鱼书可再传。回首悲欢皆涕泪,万行遥对汝南天。”(见《崔东洲集》卷六)。

家在河南,根在汝宁,《介立诗集》收录的与家乡人、家乡事、家乡风物的作品也不少,主要是正德十四年他因丧守制在家的作品。除了给汝南进士孔辅的《赠孔道充辰州守》,给汝南举人强晟的《酬强借山雪中见简》《简借山》,给汝宁知府冯志的《迎春答冯太守周韵》《正月十三日答冯守(辛巳)》《再答冯守》《冯心斋雨中率群僚至,适有城佳会留酌不遂》,给汝宁府推官张淮的《书舍成,张推官许枉驾不至,以诗见贻。闻其病肺,聊以此问讯,并道己意二首》外,便是与本地风物有关的作品。如与汝南县城内祠观相关的《纳凉崇真观》《纳凉三公祠》,与今天驻马店市区延禧寺有关的《秋行十二首》《延禧寺雨》《诸故人宴集》《晴书贤上人禅房》《关庙留赠旧僧道明》,到今天驻马店周边旅游的《过烧山寺》《登花山》以及与确山北泉寺相关的《望北泉寺》《至北泉》《宿北泉》《赠古田(北泉寺和尚)》《泉渠流觞》《归》等。特别是有关延禧寺的诗序和诗歌是研究今天驻马店市区历史和驻马店驿站文化的重要资料。

虽然林时著有《介立诗集》,尝撰《介立子》文集,但其作品流传并不广。除了存世极少的《介立诗集》,现今文献中能见到的只有清《汝阳县志》收录的诗《望北泉寺》、清《汝宁府志》收录的文《汝阳县学碑记》。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