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登车揽辔澄天下——东汉名士范滂的跌宕人生

2023-11-09 08:35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朱仁天

公元167年夏,汉桓帝大赦天下。在都城洛阳通往汝南郡的官道上,缓缓走出3位刚刚释放的囚徒。道路前方,断断续续,已有汝南、南阳二郡的上千位士大夫驾着车骑等候迎接。

为首的那位叫范滂。同行的二位同乡难友是殷陶和黄穆,他们侍卫于范滂的两侧,帮他应对宾客。范滂见这阵势,回头对二人说:“你们跟随着我,这样迎接不是个办法,这是增加我的罪祸啊。”于是3人分头改行小路,悄悄回到汝南郡老家。

范滂是谁?他身犯何罪?为何惊动了这么多人?

据《后汉书》等史籍记载: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征羌乃汝南郡下属县。公元35年,光武帝刘秀为纪念征定西羌、遇刺身亡的大将来歙,改汝南当乡县为征羌国,追封来歙征羌侯,由其子孙嗣位。桓帝时,征羌仍是来氏侯国。征羌侯国的位置,据专家考证,在今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砖桥村。

范滂年轻时,正直清高有气节,为乡亲们所钦佩,被举荐为官吏。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冀州饥荒,盗贼群起。朝廷派范滂为清诏使,前往巡察民情。时年23岁的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冀州境,当地贪赃枉法的官员听到消息,纷纷丢下官印,望风而逃。巡察冀州崭露头角,范滂被调任光禄勋主事,后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为太尉府属吏。

后来,朝廷诏令三府官员举报州郡状况及民情疾苦,范滂一下子检举了20多位刺史、郡守等豪门权贵。尚书指责范滂弹劾的人太多,怀疑他有私心。范滂说:“如果不是贪婪卑鄙、奸邪残暴、严重祸害人民的人,我怎么会写上他们的名字来浪费简札呢?最近赶上时间仓促,所以先举报急需惩办的,其余还没弄清楚的,尚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后再行举报。我听说农民除掉杂草,庄稼必然茂盛;忠臣铲除奸人,政治才能清明。如果我的话与事实不符,甘愿接受刑罚或处死。”尚书无言以对。在公府待了一段时间,范滂看到当时世道艰难,知道自己的理想难以施行,于是辞职而去。

汝南太守宗资早已听说范滂的名声,就聘请范滂到郡府担任功曹(郡守的主要佐吏),并委托处理政事。范滂在职期间,严厉整治邪恶势力,对那些行为违背孝悌伦理、不依仁义办事的人,全都撤职驱逐,不与他们共事;而特别举荐操行卓异之人,把他们从社会底层选拔出来。范滂的外甥西平人李颂,是公侯家族的后代,但品行不好,为乡里唾弃。中常侍唐衡写信给宗资,为李颂求一官半职。宗资命令范滂召李颂为属吏,范滂认为李颂不具备做官的资格,压下任命不征召他。过了很久,唐衡写信责备宗资,宗资非常恼火,召来功曹书佐朱零,问明情况后,怒气无处发泄,鞭打朱零。朱零昂首说:“范滂清明裁决,好比利刃截除腐朽。我宁肯被你鞭笞而死,也不愿被范滂所废逐。今天我死了,当留下忠名;被范滂所废弃,就永成恶人了。”宗资无奈而止。由于范滂的正直謇谔与崇高声望,郡里中层官吏以下多对他心怀嫉妒怨恨。当时有歌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意即范滂掌握着汝南郡的太守实权,南阳人宗资只负责签字同意而已,并把范滂任用的人称为“范党”。

所谓“党”,在此为贬义,指朋党,即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的小集团。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为非作歹,政治混乱。以李膺等为首的正直而有责任感的官员士大夫奋起斗争,对宦官集团展开激烈抨击。由于他们品德高尚,天下景从,时望所归,故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誉。范滂被世人归为“八顾”之一,即是能以德行引导他人的榜样。但这些人却被宦官诬为“党人”。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党羽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大怒,诏告天下,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位“党人”。其中,就有时任汝南郡功曹的范滂。

范滂获罪,被关进黄门北寺狱。监狱看守对范滂说:“凡是获罪被关押的人都要祭祀皋陶来祈福。”范滂回答道:“皋陶是圣贤,是古代的正直大臣。他知道我无罪,会向上天申诉辩白;如果自己真有罪,祭祀他又有什么用。”听了范滂的话,囚犯们从此也都不再祭祀。狱吏拷打囚犯时,范滂看到一起被关押的大多有病,觉得自己年轻,于是请求让他先受刑。桓帝派中常侍王甫依次审讯囚犯,范滂主动上前。王甫责问道:“你们身为人臣,不想着忠于国家,而在一起结成私党,相互褒奖推举,评论朝廷政治,凭空捏造事端,各种阴谋勾当,都是想干什么?全部从实招来,不得有丝毫隐瞒。”范滂答道:“我听孔子说过,‘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我只是想褒扬善人及其高尚品德,铲除恶人及其污浊行为。我认为这是推行王政的人所愿意听到的,不知道为什么反被认为是在结党。”王甫说:“你们相互提拔推举,唇齿相连,有跟你们意见不合的人,看到了就排斥他们,这又是想干什么?”范滂慷慨激昂地仰天长叹道:“古代的人遵循善道,能为自己求得更多福祉;今天的人遵循善道,却使自己身陷死罪。在我死后,希望把我埋在首阳山边,我上不负皇天,下不负伯夷、叔齐。”王甫听了,不由心生怜悯而为之动容,就把囚犯的枷锁全部解除了。

审判结束,遭逢大赦,范滂得以释放回乡,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但是,被释放的“党人”并没有获得完全自由,他们的名字全被记录在案,并规定对其实施终生禁锢,不得为官。这就是著名的“党锢之祸”。

不能做官,做个平民也好。但是,平安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十月,宦官利用不谙世事的13岁小皇帝,再兴大狱,诛杀“党人”。诏书传到汝南郡,督邮吴导受命前往逮捕范滂。吴导到了征羌县的驿馆,怀抱诏书,关闭大门,趴在床上哭泣。范滂知道后,说:“这一定是为我的缘故。”立即前往监狱自首。县令郭揖见了大惊,出来解下官印绶带,拉着范滂要一起逃亡,说:“天下这么大,先生为什么非要来到这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会停止,哪里敢用自己的罪来连累您,又让老母亲流离失所呢!”母亲前来与之诀别,范滂对母亲说:“弟弟仲博很孝敬,足以供养您老人家,我要跟随父亲龙舒君到黄泉了,生死各得其所。希望母亲大人忘掉不能忍受分离的深情,不要再增加伤感悲戚。”母亲说:“你现在能够跟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已经有了好名声,还想要长寿,二者岂可兼得。”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诲,拜了两拜,便与母亲辞别。回头又对他的儿子说:“我想让你作恶,但恶事不可以做;想要你行善,但我就是不作恶的下场。”道路两旁的人听了范滂的话,没有不伤感落泪的。

此次一同被拘捕的,还有虞放、杜密、李膺、朱寓、巴肃、荀翌、魏朗、翟超、刘儒等100多人。据范晔《后汉书》记载,他们“皆死狱中”。其余“党人”,有的先前已去世,有的逃亡得以免死。在这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包括受牵连者在内,被处死、流放、罢官、禁锢者,有六七百人。正气由此被压制,邪恶更加嚣张,“党锢之祸”动摇了大汉王朝的国本,最终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灭亡埋下了伏笔。

范滂就义时年仅33岁。不知何故,他的墓地在今确山县东南的刘店镇大刘庄村古庄西侧。实地调查发现,墓冢早已被夷为平地,踪迹全无。问当地人,他们指着一棵大构树说,就在那棵树旁边。在附近搜寻,发现一块裂为两半且残缺不全的墓碑。墓碑左边一半只残留上半部,镌刻有“东汉”二字。结合右半块残碑字迹和历史知识判断,“东汉”二字下是“太尉”二字。右半块碑最下方的字仅残留一点儿笔画,据其位置判断应是“墓”字。根据字距比例推测,中间缺三字,当为“掾范滂”三字,整块墓碑正文大字应为“东汉太尉掾范滂墓”。在大字右边,即右半块残碑的右侧,有两行小字,内容较为完整,分别为“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冬月上澣榖旦”“知确山县事□文海敬书”。姓氏不清,查民国《确山县志》职官表“知县”一栏,有“戴文海,安徽寿州人,同治六年任”,知此碑为时任确山知县戴文海所立,距今已155年。碑的四周,还雕刻有花纹。

据2001年版《驻马店地区志·文物》记载,范滂墓“墓地呈正方形,约占7500平方米,其中坟墓为400平方米,高出地面4米左右。20世纪50年代初和1958年、1975年3次被破坏,掘出上百件石猴、石马等陪葬品和石条方门……确山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将范滂墓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范滂墓四周400平方米为保护区”。在墓地外围,笔者发现一块形似石墓门的石板。其余所谓石猴、石马等物件,荡然无存,也没发现文保标志在何处。

进一步查阅民国《确山县志》,卷三《古迹考》有“征羌故城,在县东……为范滂故里”的记载。这等于解释了范滂墓在该地的原因。但更早的清乾隆《确山县志·古迹》中却无“征羌故城”条,不知民国《确山县志》的说法源于何处。在这两种县志的《人物传·范滂传》中还均有这样的内容:“故老传邑东南有范滂墓,东距城二十里许有羌城寺,即古征羌遗地也。先是春秋祭,邑宰遣人祭滂于羌城寺,后嘉靖间始建祠于学宫西,后三楹为滂母祠,前三楹曰范公祠。国朝改为二忠祠,塑范滂及颜鲁公像于内,享祀已久。后萧玮任确,奉文修忠义祠。据邑旧志,详孟博真乡非确邑人,血食遂斩。”萧玮任确山知县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此后由于认为范滂不是确山县人,就停止了祭祀活动。

但无论什么情况,范滂墓都是在确山的古庄。这个在今天看来较为偏僻的地方,在汉代却是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之所在。范滂墓向南2公里是溱头河,向西不远处是桐柏山余脉,向东、向北则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沿溱头河逆流向西南20公里,今确山县任店镇在汉代是朗陵县;再逆流向西北20公里,今确山县石滚河镇在汉代是安昌县。从范滂墓向东10公里,今汝南县和孝镇在汉代是(北)宜春县;向西北20公里,今高新区古城街道在汉代是阳安县。从周边县治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汉朝时期这一区域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也许由于范滂在汝南郡民间具有广泛影响力,遇难后被汝南士大夫出于敬仰与痛惜,运到此地保护性安葬的。范滂墓南边的村庄叫范滂坡,因年代久远,其名亦不知何来。

范滂一生虽然短暂,但坚持正义、不畏权贵、勇于牺牲的精神在历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范滂就义800多年后,一代文豪苏轼在四川出生。《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小时候跟随母亲程氏读书,读到东汉的《范滂传》时,程氏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又怎么不能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拥有非凡才华的苏轼,在后来的仕途中一贬再贬,几经挫折,甚至险些丧命,却始终不改初心,保持着伟大人格与理想追求,这其中难道没有党锢烈士范滂的精神感召吗?今天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继续从范滂的精神中汲取人生的营养吗?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