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情感

消失的故乡炊烟

2025-04-08 11:05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身体虽然疲倦,但心里还是有一种满足感,柴火有了储备,生活便有了保障。平常谁家要是炖肉,那诱人的香味,随着炊烟的蒸腾飘浮在整个乡村的上空,让人馋涎欲滴。曾几何时,故乡的炊烟不见了。现在的村庄,楼房林立、路灯通明、环境优美、车辆繁多,机械化的耕作让农民减轻很多体力劳动;

文/东风

故乡是游子思念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熟悉的身影、难忘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川西拍摄了一张夕阳西下时一个蒙古包冒着炊烟的照片,顿时使我想起了故乡的炊烟。

我记得,小时候乡村的冬天很冷,每次放学回来,手脚都被冻得通红。回到家后,先到灶房烤火,等烤暖和了再回堂屋写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村里都烧土灶,一天三顿做饭要烧不少的柴火。因此,收集、捡拾柴火也成了每家每户的大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为柴火而忙碌着、发愁着。在农村,柴火的来源很丰富,树叶、树枝、杂草、农作物秸秆等都可以成为柴火,有时候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煤,作为做饭的燃料。记得在读高中的寒假期间,我就跟同村的大人到百里之外的西平县拉过几次煤。身体虽然疲倦,但心里还是有一种满足感,柴火有了储备,生活便有了保障。

那时,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雨雪风霜、无论是逢年过节、无论是早、中、晚,家家户户都会有炊烟升起,形成一道农村特有的景象。

在晚风轻拂的黄昏,我喜欢看故乡上空的炊烟。淡蓝的几缕炊烟,随着风的吹拂变换着不同的形状,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炊烟的近处是村庄,炊烟的远处是田野,还有映着晚霞的天空,如同一幅乡村水墨画,常常让我沉醉其中。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很穷,红薯是我们的主要食材,偶尔也会有其他食材,如:玉米、大豆、高粱等,吃肉的时候很少,主要集中在春节。平常谁家要是炖肉,那诱人的香味,随着炊烟的蒸腾飘浮在整个乡村的上空,让人馋涎欲滴。

长大以后,我便离开了故乡,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每回踏上故乡的土地,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路过村庄时,那袅袅的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升起,在半空中袅袅飘散,总是那样让人感到亲切和欣慰。

最近几年,退休后的我回故乡的次数多了。曾几何时,故乡的炊烟不见了。由于治理环境污染的需要,农村已经开始使用燃气灶做饭了。现在的饭菜也不再是填饱肚子,而是讲究营养均衡了,鸡鸭鱼肉也是饭桌上的“常客”。农民已经脱贫致富,正朝着小康路上进发。

现在的村庄,楼房林立、路灯通明、环境优美、车辆繁多,机械化的耕作让农民减轻很多体力劳动;空调的使用,使农舍冬暖夏凉;电视机、电脑的使用,使农民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网络可以把农副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足不出户就有人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减少了很多环节,节省了很多体力劳动。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不变的是淳朴善良、勤劳节俭的民风;是“和蔼可亲、乡音难改”的乡情。故乡的巨大变化,抚慰了游子思乡的心。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