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动态

彭雪枫挥师东征

2025-07-21 09:30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这支英雄部队在彭雪枫的领导下,以灵活的游击战术消灭日伪有生力量,先后歼灭盘踞在太和、界首、蒙城、涡阳的日伪军2000多人,成功遏制了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巩固扩大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抗日烽火渐成燎原之势。此举化解了竹沟西线威胁,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赢得宝贵时间。

彭雪枫挥师东征

记者 张锟

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挥师东征。 (资料图片)

彭雪枫在竹沟开展统战工作。(资料图片)

彭雪枫(右)与被击落的敌机合影。(资料图片)

彭雪枫在竹沟时的办公旧址。记者 王家恒 摄

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豫皖苏边区路线图。(资料图片)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内的统一战线宣传标语。记者 王家恒 摄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沦陷,豫东地区成为日寇进攻武汉的重要通道。为牵制日军兵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中共中央决定派精锐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此危急关头,彭雪枫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敌后,点燃了中原抗战的熊熊烈火。

豫东作为苏、鲁两省的门户,是东进苏北、西进中原的前沿阵地。坚持与控制豫东,对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域的相互支援与配合,以及向豫皖苏鲁四省敌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938年6月20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关于豫东南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加紧准备和发动豫东南的游击战争,是豫东南特委目前迫不及待的任务,将来游击战争的中心可以布置在商城、经扶。6月下旬,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负责人叶剑英指示竹沟八团队留守处“迅速发展武装,准备年底深入敌后”,并配给苏式转盘机枪6挺,为武装筹备提供了物质基础。

1938年6月、7月间,张震、彭雪枫先后去武汉汇报工作。经周恩来批准,肖望东、谭友林接连由武汉派到竹沟加强力量。此后,河南省委根据毛泽东同志“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抗日的武装部队,并使用这个部队去战胜敌人,发动民众”的指示,积极筹备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

为掌握豫东敌后实际情况,1938年8月初,彭雪枫亲赴豫东巡视。他先后抵达西华、扶沟等地,深入了解当地武装力量与群众基础。返回竹沟后,彭雪枫于8月19日向党中央、长江局汇报,“如能派出大批军事干部,在最短期间内完全可能变成我党领导的、如八路军一样的正规部队”“这是开展豫东工作的万分必要的先决条件”。

这份汇报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9月2日,周恩来、叶剑英电示河南省委:“应将工作重点移向豫东敌后,开创豫皖苏鲁抗日根据地。”并明确表示,同意彭雪枫率必要武装到豫东部署工作。9月3日,河南省委在竹沟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将军事重心移至豫东,省委机关暂留竹沟,仅留120名战斗人员应付周边环境,地方干部王国华等留守豫南,为东征部队集中了核心力量。

彭雪枫以竹沟军政教导大队毕业的第二期学员和由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及八路军总部临汾学兵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起总兵力373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配备电台、苏式转盘机枪及190支长短枪,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

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踏上了东进的征程。10月8日,部队在杜岗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胜利会师,史称杜岗会师。

杜岗会师后,新四军游击支队进行了整编。全支队共1020人,拥有步枪、马枪、短枪、轻机枪等武器。10月24日,部队离开杜岗村,东渡新黄河,继续向豫东敌后挺进。

10月27日,彭雪枫率部到达淮阳东北窦楼一带,因汉奸向日寇告密,一支日本骑兵队突然向新四军游击支队发动袭击。彭雪枫率领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当日本骑兵进入我伏击圈后,指战员一齐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彭雪枫又果断命令部分战士从侧面猛攻,日军瞬间乱成一团,夺路而逃。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豫东人民的抗日斗志,也让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豫东站稳了脚跟。

1939年初,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亳(县)北、永(城)西、商(邱)南地区作战。3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萧(县)宿(县)地区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会合。两支英雄部队携手并肩,相互配合,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随着新区的不断开辟,为加强地方党的领导,1939年春,中共豫皖边省委在永城书案店成立。8月,豫皖苏省委更名为豫皖苏边区委员会。

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涡北新兴集,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放手创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对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工作作了部署。随后,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成立,标志着豫皖苏边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9年底,新四军游击支队发展到1.7万多人。至此,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成为华中抗战的重要堡垒。

1940年11月,日军出动装甲部队,气势汹汹地围攻蒙城板桥集,企图一举瓦解抗日根据地。彭雪枫率部沉着应战,充分利用地形设伏,毙伤日伪军400多人,还用机枪打下日军一架轻型轰炸机,创造了华中敌后战场步兵打下日军飞机的先例,令日军闻风丧胆。

这支英雄部队在彭雪枫的领导下,以灵活的游击战术消灭日伪有生力量,先后歼灭盘踞在太和、界首、蒙城、涡阳的日伪军2000多人,成功遏制了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巩固扩大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抗日烽火渐成燎原之势。

统战星火耀竹沟

记者 王家恒 郑素强

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竹沟这座豫南小镇,宛如一颗闪耀的红星,成为中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193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迁至竹沟,朱理治、陈少敏、彭雪枫等军政领导干部齐聚于此,竹沟迅速崛起为河南共产党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枢。

新四军第八团队东征后,竹沟设立留守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一个半公开的机关,天津、北京和开封、武汉等地的有志之士纷纷奔赴而来,竹沟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竹沟镇,是新四军教导总队的驻防地,外人都把此地视作为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我对它也有无限的憧憬,这次能有机会作一简单巡礼,心里异常兴奋。”从当时人们的描述中,足以看出竹沟的独特魅力与重要影响。

然而,竹沟所处环境极为复杂艰难。它身处国统区腹地,被国民党政权严密封锁,四周强敌环伺。国民党河南省党政机关近在咫尺,周边驻扎着汤恩伯、孙连仲等国民党部队,还有众多地方实力派如“泌阳王”王友梅、“自治领袖”别廷芳等拥兵自重,时刻威胁着竹沟的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巩固和发展竹沟抗日战略基地成为当务之急。周恩来同志明确指示,要重视竹沟根据地,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中共河南省委迅速响应,成立中共河南省委统一战线委员会,由彭雪枫任主任、刘贯一任副主任。

为了尽快打开统战局面,彭雪枫主持召开了由豫南特委负责统战工作的有关同志和统战委员会组成的联席会议。他指出,豫南国民党驻军多为西北军旧部,与中央军矛盾重重,内部不乏爱国将领对蒋介石消极抗战不满;地方实力派各自为政、矛盾尖锐,这些都是开展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

中共河南省委统一战线委员会明确以竹沟为中心,首先做好周边地区统战工作,重点针对国民党驻军和地方政府。内部细致分工,刘贯一负责西线,王恩九负责东线。在实际工作中,统战委员会灵活运用策略,与各方势力巧妙周旋。彭雪枫凭借西北军旧部关系,与进驻竹沟蓄意制造摩擦的国民党第188团团长夏华国真诚交流,追忆往事、畅谈抗日。最终,夏华国率部友好撤离,化解了一场危机。

为巩固竹沟根据地,彭雪枫决定争取盘踞宛西的“土皇帝”别廷芳。别廷芳时任宛属十三县民团司令,其势力在豫西南举足轻重。彭雪枫采取了三大策略——利用其叔父彭禹廷的关系,以八路军少将参谋处长身份致信别廷芳,奠定信任基础;派统战委员会副主任刘贯一持亲笔信赴内乡会谈,别廷芳不仅盛情接待,更为此前攻打共产党驻地道歉并归还物资;后续派出郭以青、袁宝华等再赴别廷芳部交涉,巩固合作意向。最终,别廷芳承诺“停止反共,永不反共”,并派兵驻防竹沟西部协防,协助新四军剿匪。此举化解了竹沟西线威胁,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赢得宝贵时间。

泌阳劣绅王友梅独霸一方。为做通他的工作,彭雪枫只带一名警卫员亲赴泌阳争取王友梅。他同王友梅谈古论今,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人的民族气节到抗战救国的策略,从唇亡齿寒的典故到一般的抗日道理。王友梅对彭雪枫早有所闻,佩服这位政治家的风度和雄辩之口才,双方谈话融洽。王友梅不但归还了此前抢走的物资,而且还主动支援粮食和枪支,为抗日统一战线做了有益的工作。

当顽固派虎视眈眈,当封锁线步步紧逼,正是统战工作为竹沟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正如时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危拱之所说:“在国民党政权严密封锁下,自己又无强大武装。竹沟的存在,全靠统战工作的开展与巩固。”这座被重兵围困的“小延安”,凭借统一战线的法宝,在国统区腹地顽强点燃了熊熊抗日烽火。

策 划:郑刚 王振江 统 筹:刘华山 李铁军

资料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