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淬炼 砥砺初成
摘要:彭雪枫抵达竹沟后,便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身份,携手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林凯,代表省委全面执掌竹沟大局。大军东征之际,为妥善安顿伤病将士、随军家属,并维系至关重要的交通联络,新四军军部当机立断,在竹沟设立第八团队留守处。
“小延安”竹沟——
烈火淬炼 砥砺初成
记者 王家恒
1937年末至1938年初,华北大地相继沦陷、南京城垣失守,日寇调集重兵南北夹击,中原腹地岌岌可危。
面对中原抗战危局,为保存并壮大以竹沟为核心的鄂豫边红色火种,1938年1月14日和2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连发两道决议,明确指令:河南确山竹沟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由长江局参谋处直接指挥,周恩来、叶剑英亲自领导,原地坚守发展,护卫后方根据地,保障党与群众工作的血脉畅通。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亦十分重视竹沟在中原的战略价值。1938年2月,党中央派遣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将军赶赴河南主掌军事。彭雪枫抵达竹沟后,便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身份,携手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林凯,代表省委全面执掌竹沟大局。
1938年初春,中共中央长江局与新四军军部号令频传:江北新四军第四支队务必加紧整备,挥师东进敌后。为淬炼第八团队这把尖刀,彭雪枫果断整编,将长江局调遣的一批团、营级红军骨干注入团队,同时大力收编改造土匪武装。短短时日,兵力猛增至1300多人,一跃成为新四军当时规模最大的部队。
1938年3月15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奉命即刻集结皖东,开辟敌后战场。3月29日,嘹亮的军号声中,第八团队全体官兵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率领下,毅然踏上东征的烽火征程。大军东征之际,为妥善安顿伤病将士、随军家属,并维系至关重要的交通联络,新四军军部当机立断,在竹沟设立第八团队留守处。王国华任主任,张震任参谋长,岳夏任秘书长,彭雪枫主持全面工作。
土地革命后期,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南方八省15块浴血坚持3年游击战的堡垒之一,距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最近,战略地位举足轻重。1938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对鄂豫边工作决议》,要求河南省委应以竹沟为中心发展工作,加紧发展党的组织。2月上旬,周恩来又让彭雪枫通知王国华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汇报工作。
周恩来对鄂豫边区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高兴地说:“竹沟在中原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我们共产党人要抗日、要革命,也要有人、有枪、有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就没有依托,竹沟就是我们在中原的依托。你们开创了这块根据地,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这个意义不可低估。”据此,河南省委决定,在竹沟以留守处名义,由彭雪枫主持开办军政教导大队,为组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武装培训各级军政干部。
历经3个月淬火锤炼,第一期军政教导大队学员昂首毕业。他们如星火般撒向四方——多数奔赴前线部队,少数扎根乡土发动群众武装,迅疾壮大了主力与地方武装的指挥核心。其中,更有40名佼佼者,在中队长唐克带领下,意气风发奔赴新四军军部,在波澜壮阔的抗日烽烟中,挺立起坚强的脊梁。
在河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到1938年5月,鄂豫边区已先后建立10个县委或工委、5个区委和中心区委。彭雪枫还在党内深入进行党的新策略教育,使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行动上达到统一。党组织的蓬勃复兴与统战工作的纵深推进,犹如强劲东风,瞬间点燃了竹沟地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日救亡烈焰。
一时间,鄂豫边区大地上,抗日救亡的怒潮汇聚成一股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洪流。这片在十年浴血拼杀中锻造的豫南革命热土,伴随着抗日烽火的蔓延,为支撑中原抗战、壮大人民力量,迸发出日益磅礴的伟力。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