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融合发展报告(2025)》发布
摘要:《报告》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出版融合发展形成了数字化出版产品与服务、纸数融合产品、自有新媒体运营、自研技术与平台对外服务4种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催生了智慧出版平台、出版智能体等一批新型出版业态,为加快培育出版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巩固壮大出版主阵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讯(记者 杜军)8月27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召开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出版融合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出版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2025年第3期)在郑州召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冯士新介绍,《报告》立足出版融合发展实际,以全国557家出版单位数据为基础,从总体态势、主要成效、规模结构、重点业态、技术赋能、队伍建设、思考展望、典型案例、专家访谈等方面,开展系统梳理研究,力图全面展示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现状。
《报告》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出版融合发展形成了数字化出版产品与服务、纸数融合产品、自有新媒体运营、自研技术与平台对外服务4种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催生了智慧出版平台、出版智能体等一批新型出版业态,为加快培育出版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巩固壮大出版主阵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出版融合发展趋势方面,《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资源整体性投入、更加注重以数据驱动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生态构建、更加注重全面提升传播效能、更加注重“资产化+金融化”的发展路径、更加注重“大出版”格局塑造。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首部系统研究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的编研与出版标志着出版业对融合发展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认识深化与实践总结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报告》凝聚了出版业协同探索的集体智慧,为出版企业在文化科技融合浪潮中转型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与实践参考。未来,出版业界与学界将进一步加强联动,携手破解出版融合发展难题,共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未来。
责任编辑: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