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生命与希望在集结

2025-09-22 08:59 来源: 新华社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策划:陈芳   记者:李恒、彭韵佳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这是一场关乎生命与希望的对话,一次科学与温情的交融。

9月20日至21日,2025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传递的数据温暖且令人振奋:目前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达419家,罕见病直报系统现有626家医院参加登记,罕见病目录扩展至207种病种,已有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5年中国罕见病大会现场。(中国罕见病联盟供图)

医者与患者、科研人员与药企代表……这不仅仅是一场探讨罕见病诊疗与关爱的会议,更如同一束光,穿透“罕见”的迷雾,照亮一个国家正以制度之善、科技之新、人文之暖守护“罕见病群体”。

保障更全!多层次保障体系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最新数据显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罕见病用药覆盖42个罕见疾病种类。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

“医保基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但罕见病用药保障不能仅靠基本医保。”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说,我国正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并积极探索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路径。

从药物研发、快速审评、纳入医保,到“双通道”供药机制、门诊慢特病保障……一张更加立体、温暖的罕见病保障网越织越密。

2025年中国罕见病大会现场病友照片墙。新华社记者 李恒 摄

科研更强!创新驱动为精准诊疗注入新动能——

从“无药可医”到“有药可治”,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临床工作者执着追求、甘坐“冷板凳”的坚守。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张抒扬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几十年前,一位19岁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无药可治在手术中不幸离世。目前相关药物不仅研发上市,还纳入医保,可用于多种血脂异常患者。

“一个罕见病的突破,受益的往往是整个大病群体。”张抒扬说,罕见病诊疗看似是“小众需求”,实则是衡量医疗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既守护了个体的生命尊严,也推动着医学、社会向更精准、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专注于罕见病诊疗智能应用开发,构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地图;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整合超13万病例数据与多模态知识,有望实现从筛查、诊断到决策的全链条支持……前沿科技正深入诊疗的“无人区”,为罕见病患者搭建更多“希望的阶梯”。

“罕见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难题,更是一个社会命题。”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说,我们将持续推动多方协作、跨界融合,让科技之光照亮“罕见”的角落,为更多生命保驾护航。

2025年中国罕见病大会现场,参会人员参观现场宣传墙。(中国罕见病联盟供图)

关爱更广!“中国方案”为全球罕见病诊疗贡献智慧——

全球患者总数超3亿人!罕见病是关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议题。而中国,正在成为这一议题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今年5月,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关于罕见病的决议。这份决议背后,离不开中国的大力推动。

据了解,我国已牵头建立覆盖11.5亿人口的罕见病直报系统,登记病例164万例;建成包含253个研究队列、9万余个病例的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为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提供重要基础。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国多部门携手社会各界关爱罕见病患者,不断探索防治诊疗工作的“中国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加快罕见病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罕见病设立专项,科技部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的86个病种分别制定诊疗指南……

更令人感动的,是小细节里的大关爱。

一些医院将罕见病门诊设在一楼,只为让行动不便的患者“少走一步路”;罕见病病房实行“首诊负责制”,医生对患者终身随访;多位专家带伤参会、坚持义诊,只因“患者需要我们”……

“我们不仅仅是在搭建一套体系、完善一串流程,更是为每一个曾经隐形的生命,拂去尘埃,点亮归途。”张抒扬说。

尽管我国罕见病防治保障体系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诸多挑战亟待破解。

比如,基层地区对罕见病知晓率有限,“诊断难”仍是拦在患者面前的一道坎;创新药物研发成本高、适用患者少,高昂药价与患者“用药渴望”之间如何对接;从审评审批到市场准入,政策链条堵点如何更快疏通……

让“罕见”被看见,让关爱更持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爱的阳光就能照亮更多罕见病患者的生命之路,书写健康中国的温暖答卷。

策划:陈芳

记者:李恒、彭韵佳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