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穿越时空,古地名如何成为金招牌
摘要:首先是为古地名锁定现代区域,古地名和现代行政区域往往并不完全重合,需要一个核心地标作为其古地名的“代言人”。同时要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做好场景塑造,扩展文化内涵等,将古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文旅元素有机整合,由古地名的名字上升到完整的文化生态。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莹
近日,省民政厅印发通知,正式将124个地名列入《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单包含了13个千年古县、55个千年古镇和56个千年古村落。杞县、朱仙镇、函谷关、北舞渡……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沉淀千年的故事。
在文旅融合日益深入的今天,该如何把“说头”转化为“看头”,让这些沉睡在古籍与地图上的古地名“活”起来,“走”进游客的行程与记忆里?
地名留住乡愁,也拉来游客
我省此次公布的124个地名,其价值远超名字本身。它们是河南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核心见证,其中每一个都历经朝代更迭而未改其名,承载着特定的风土人情与集体记忆。
“这次公布的历史地名,从县到镇到村,应该说体系非常完整。例如博望、包信、虎牢关等都是历史地名,也可以说都是河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新斌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旅游的本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看山看水”转向“寻根寻魂”。对于游客而言,古地名就是一个个打开烟火气的“钥匙”。
保护文化地名,不仅是在保护历史的延续性,更是在保护游客“出发的理由”。它们是游子心中抹不去的乡愁,也是外地游客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从有名到有景,给千年地名找个“新活法”
拥有资产并不等于拥有收益。相关专家表示,许多入选的“千年古县”或“古镇”目前仍存在名字响亮,但场景模糊的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此次入选名录的淇县纣王殿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地名IP”转化案例。该村通过保护传统的石头民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豫北山乡风貌,同时植入封神故事的讲解与体验,成功将一个深山古村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面对这些文化地名,如何将这些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地名”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的旅游新坐标?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刘志恒指出,核心思路是从地名到地标,从历史到场景,从感知到体验。首先是为古地名锁定现代区域,古地名和现代行政区域往往并不完全重合,需要一个核心地标作为其古地名的“代言人”。其次是发展文旅新业态,通过沉浸式体验,通过AR实现历史情景重现,开发沉浸式剧本杀等。
同时要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做好场景塑造,扩展文化内涵等,将古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文旅元素有机整合,由古地名的名字上升到完整的文化生态。
跳出文旅看地名,这124个名字的价值远不止于旅游观光。这些看似响亮的“千年古地名”,实则是具有含金量的“地标IP”。同时,这124个星罗棋布的点位,也构成了河南最硬核的“文化旅游带”,既连接了城市与乡村,又贯通了历史与现代。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