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2月1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蒸年馍

发布时间:2015-02-13 08:32:38  

马清漪

腊月廿八,打糕、蒸馍、贴花。浓浓的年味儿往往是从蒸年馍开始的。眼下,接近年根儿,自然也令我想起小时候母亲蒸年馍的历历往事。

那时,在乡村过年蒸年馍是件十分平常而又辛苦的事情。记得进入腊月,母亲便开始着手为蒸年馍做准备,开始淘麦、磨面,早早就将磨好的面粉储存在面坛里。蒸年馍是比较讲究、比较细致的辛苦活,发面和匀后蒸出来的馍吃起来劲道,鲜香可口,才能像树的年轮那样从馍皮往里揭出一层一层的馍瓤。揉面团时,用手反复揉按,根据面团大小,将面揉成馍胚,最后揉成圆圆的年馍,等到馍在面板上涨起来,再放到锅篦上蒸。

 蒸年馍最好选择地锅。只见通红的火苗舔着黑黑的锅底,火红的灶膛映红了母亲满头大汗的脸庞。过一会,锅烧开了,蒸汽升腾,屋里到处氤氲着浓浓的气息,释放出年馍蒸熟的信息。小麦面浓郁的原香味便从灶屋里弥漫开来。那是我儿时最喜爱的味道。在热气腾腾中,白生生的鲜馍抬出笼屉。由于蒸馍要一锅锅地蒸,就要起早贪黑连续蒸馍。记得母亲一大早就起床,有时甚至忙到深夜,连夜蒸馍,忙碌一天,午饭、晚饭顾不上吃,我和妹妹急得在灶屋门口一遍遍观望,盼着馍出笼,好尝尝新鲜,填肚充饥。

蒸馍也讲究时辰和火候,馍胚子涨好以后才能下锅,火候恰到好处方能出锅。如果馍蒸得顺利,就预示着全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或者面没有充分发酵,就会蒸成死面馍,对于淳朴的乡村人而言心里感觉是不吉利的。所以,家家户户,尤其是邻居们相互提醒,或交流着蒸年馍的经验,确保蒸出来的馍又白又大。等年馍出锅后,将蒸好的馍先放在锅拍上晾干,然后再放进盛馍的箩筐里,用干净的白布盖上。喜馍与年馍有所不同,过去谁家结婚、生孩子时所蒸的喜馍要用四根火柴头绑在一起醮上朱红的颜料,在馍上方正中位置点上红红的四点,寓意吉祥如意,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而年馍是没有这些印记的。当然,每年既要蒸出圆圆的年馍,也要搭配着蒸一些肉包、红薯包、豆包、干菜包,做到白面馍与杂粮馍搭配。即便是再富的人家也会细粮、粗粮各一半。会过日子的人家,将白面馍留给走亲戚的客人和馋嘴的孩子享用,杂面馍留给自己食用。

最后一锅是蒸枣花馍。心灵手巧的母亲能用一双筷子将面团揉捏成美丽的几何图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枣花馍,将圆圆的红枣点缀其中,放在篦子上蒸出来一个完整枣花瓣。红白相间的枣花瓣摆在堂屋正中条几台案上一是用来祭祀供奉祖先,二是作为堂屋正中的装饰和摆设,直到正月十五才舍得拿出来享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走南闯北,不知到过多少地方。但在外地吃到当地的年馍,特别是集市上卖的那种特别炫目的白馍,都没有我记忆中家乡的年馍味道那样地道纯正、劲道醇香。如今,馍店遍地开花,过年时,城里人已不再像农村那样辛苦地蒸馍,而是就近到馍店买上几十个馍放在冰箱里,随时拿出来享用。

年馍虽然只是乡村极其普通的一种食品,但它却是一种亲情和感情的聚合物。圆圆的年馍是家庭团圆的象征,也是一种亲情的表达。年馍发酵出家乡的味道,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到年关,想起年馍就会撩起我的一缕缕乡思乡愁、一段段乡情乡恋,自然也就怀念起我那朝思暮想的故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