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战载誉归来 军垦戍边当先锋 ——探访九旬离休老兵魏洪臣
摘要:魏洪臣跟随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激烈战斗中接受了最初的考验。1966年,魏洪臣奉调参与建设中巴公路。1968年,魏洪臣回到农一师九团担任排长,依旧带领战士进行生产劳动,直至1993年离休,跟随子女返乡,默默无闻地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
记者 张承训 岳长新 见习记者 李辉
驻马店市平舆县,一个清幽漂亮的豫南小城、全国文明县城。时当仲夏,清澈的小清河边,林木苍翠,浓荫罩地。一座石质的凉亭下,呈现一片祥和的太平盛世生活场景。亭中四围的石椅上坐满了乘凉休闲的老人。两桌扑克,打牌者惬意地打发着悠闲的时光;一副象棋,两个弈者在楚河汉界厮杀正酣。老人有的在围观下棋、打牌,有的在轻声交谈,有的在欣赏周遭的风景。
1953年,魏洪臣获得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年过九旬的离休老兵魏洪臣坐在他们中间,安静地和牌友玩扑克。他须发皆白、眉毛长长、身材瘦削但精神矍铄,偶尔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记者悄悄和一位乘凉的老人王先生交谈起来,问他是否了解魏洪臣。王先生笑着对记者说:“咦,你可不知道?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打过很多仗,给国家立过大功。”王先生对魏洪臣慎始敬终:“这些人中数老爷子年纪最大,是离休干部。但他没有架子,脾气好,和大伙都玩得来。”
年过九旬的魏洪臣(左二)和牌友在玩扑克。
在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记者采访了魏洪臣。他1933年出生,1947年参加刘邓大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10年戎马生涯中出生入死,荣立战功。1956年,魏洪臣从朝鲜归国,扎根新疆、军垦戍边,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著名的神枪手和劳动模范。这位穿过近一个世纪历史风云的老兵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呢?让我们跟随着老人的回忆慢慢追寻。
抗日烽烟岁月艰:童年在饥饿中生存,14岁成为追赶刘邓大军革命队伍的勇敢少年
魏洪臣原籍为今项城市乔庄村,193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正值兵荒马乱的抗日战争时期。据史料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至1938年2月,河南豫北大部被日军的铁蹄践踏。1938年9月初,日军占领淮阳县城,以此为据点四处扫荡进攻,烧杀抢掠。10月6日,驻淮阳日军一个旅团的1000余人,乘100多艘汽艇、木船,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周口。驻防周口的国民党骑兵旅和中共领导的抗战训练班学员,在广大民众支援下,众志成城、奋力迎击,击沉日军汽艇多艘。激战3天,打退日军,毙敌千余名。日军指挥官铃木战败剖腹自杀。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由确山县竹沟镇挺进豫东,开展敌后抗战。10月27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淮阳县与日军骑兵激战。
魏洪臣在朝鲜时的留影。
1941年2月初,日军百余人进犯项城县城(今秣陵镇),进城后疯狂扫射,抢掠财物,奸淫妇女,直至第二天撤离。1943年8月,驻淮阳日军侵犯水寨(今项城城区),炮击“水寨码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魏洪臣一家有6口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还有一个妹妹。可大哥不久被国民党拉了壮丁。在朝不保夕的战乱年月里,魏洪臣印象最深的是挨饿。尽管父母一年到头给地主打工,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五六岁起,他不得不四处讨饭。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由中原挺进大别山,部队在魏洪臣家所在的村庄停留。解放军战士住在魏洪臣的大娘家,向村中的群众宣传革命。解放军的团部有个司号班,吹号的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魏洪臣很羡慕,可部队很快就南下了。第二天,14岁的魏洪臣决定投奔革命。他追赶了一天一夜,在信阳加入刘邓大军的队伍。
十年征战血与火: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卫生兵到通信兵、战斗员,在朝鲜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魏洪臣跟随刘邓大军,边行军边打仗,一路风餐露宿,到达大别山腹地。年仅14岁的魏洪臣看起来十分瘦弱,部队领导安排他做了一名卫生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战略重镇武汉。蒋介石调集重兵,对刘邓大军进行围攻。解放军在大别山没有后方支援,补给困难,战斗中缺乏重型武器。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国民党军队顽强战斗。在完成战略任务后,主力部队于1948年3月转移到淮河以北。魏洪臣跟随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激烈战斗中接受了最初的考验。
1948年6月,魏洪臣所在的中原野战军会同华东野战军,发动开封战役,攻占河南省会。魏洪臣在枪林弹雨中抢救、运送伤员。在配合医生为一名伤员做截肢手术时,意外发生了。伤员血管爆裂,鲜血喷涌而出,魏洪臣顿时晕了过去。因此情况,部队领导调整他做了战地通信兵。
1948年11月,魏洪臣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在猛烈的炮火中架设、维护线路。至今他对战斗的惨状记忆犹新:有的战士被炸掉了半个身子,血肉模糊;有的战士缺胳膊少腿,惨不忍睹。牺牲的战士没有地方安葬,战友们含着眼泪挖个大坑,把他们十个、二十个埋在一起。
淮海战役结束,魏洪臣被编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8军,开赴河北参加平津战役。平津战役胜利后,魏洪臣被编入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南下作战。他先后参加了宜沙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战斗,随大军解放了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魏洪臣所在的39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在10月入朝作战。“敌人的飞机像麻雀一样多,一群一群飞过来,不停地轰炸。”魏洪臣回忆说。此时他已有三四年的战斗经历,担任了通信兵班长,投入了志愿军39军的入朝第一战云山战役。志愿军的通信线路经常被敌机炸断,他灵活机动地躲避敌人轰炸,带领战士去抢修线路,保障通信畅通。39军取得云山大捷,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朝鲜东部元山,魏洪臣所在部队担任阻击敌军的任务,遭遇了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雪极寒天气。为避免敌军飞机轰炸,战士们不敢生火,长时间喝不到热水、吃不上热饭。他们趴在雪地里,饿了,就在雪中挖个坑,用雪拌着炒面充饥。在战斗中,敌机炸坏了线路,他爬上线杆接线。敌机发现了他,疯狂扫射,他摔到了雪沟里,趴下躲避,逃过一劫。
在横城反击战中,魏洪臣所在的39军117师英勇战斗,毙伤敌军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
魏洪臣所在的39军117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各个战役,功勋卓著。经过长期战火的历练,魏洪臣不但成为经验丰富的通信兵,还练成了一手好枪法。他帮带新兵,抢修线路、持枪杀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魏洪臣随部队在朝鲜驻防并帮助建设。此间,部队对他们进行了扫盲培训,教战士们学拼音、学汉字。“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回忆往事,魏洪臣脸上流露出兴奋欢喜的神情。
受命军垦保边疆:开荒造田、修渠引水、练兵比武、高原筑路, 急难险重冲在前,成为著名神枪手和劳动模范
“1956年部队从朝鲜归国,火车在丰台车站停留了半个小时。毛主席给我们讲话。毛主席说:‘你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了。现在给你们三大任务,一是保卫边疆,二是建设边疆,三是农垦边疆’。”
响应毛主席的号召,1956年魏洪臣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胜利九场。此时的新疆一穷二白,缺吃少穿、百废待兴。没有地方住,战士们就挖地窝子,铺盖上草席,一班10人住一个地窝子。沙漠干旱少雨,气候恶劣。战士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垦荒造田。
1958年,魏洪臣调至农一师九团,参加塔里木的开垦建设。垦区到处都是两三层楼高的大沙丘,他们开挖沙丘,一筐一筐地装,一担一担地挑,把沙丘挖平。开荒造田必须修渠引水,魏洪臣被抽调参加塔北总干渠的建设。干渠又宽又长又深,没有任何工程机械,全靠人工锹挖、肩挑、人抬,魏洪臣的肩膀和双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修渠完成后,魏洪臣继续回到农场开荒造田。先是用担子挑土,后来用独轮车推,车子都装得满满的。农场开展劳动竞赛,谁提前完成劳动任务,就奖励一朵大红花或红袖章,进行精神鼓励。大家争先恐后地劳动,不计较任何报酬。
1964年全国开展军事大比武,魏洪臣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高超的军事技术和精彩表演被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入《军垦战歌》,风靡全国。“10环!10环!又一个10环!那说的就是我!”魏洪臣笑着说。为参加兵团比武,魏洪臣每天训练六七个小时,手榴弹从50米、60米,甩到了78米,射击百发百中。贺龙元帅亲切接见了他。
1966年,魏洪臣奉调参与建设中巴公路。中巴公路又名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沿途高山、高原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发。魏洪臣和战友们,克服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开山炸石,用两年时间,将400多公里的印巴公路中国路段修建完工,许多战士为此献出了生命。
1968年,魏洪臣回到农一师九团担任排长,依旧带领战士进行生产劳动,直至1993年离休,跟随子女返乡,默默无闻地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
年过九旬的魏洪臣,最喜欢的是看战争电影、看军事新闻和国家大事。他开心地对记者说:“现在国家强盛了,科技发达,武器先进,没有人敢欺负咱们,咱们也不欺负别人。”
一人当兵,全家骄傲。魏洪臣年少从军和卫国戍边的经历影响深远,他的儿子、孙子也先后参军入伍。一家人三代从军,军人情结、家国情怀绵延不息。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21世纪20年代中,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在离休老兵魏洪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近百年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感慨和深思。这些九死一生、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老兵,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不朽功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扬,他们的光辉足迹值得我们永远追寻!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