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中原有个小延安

2025-08-05 10:09 来源: 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和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共同构成确山红色旅游路线。

  

7月29日,游客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刘晓波/摄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实习生 刘佳琳

确山县城以西30公里处就是竹沟镇。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7月29日,烈日炎炎,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门前排起了参观的长队。青砖小瓦,重梁起架,屋山起脊,四周雕花,由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馆名庄严肃穆。

红色沃土、革命摇篮、英雄史诗、巍峨丰碑,1926年,竹沟就播下革命的火种,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随后建立了全国较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这里创建了红军游击队,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彭雪枫受党中央委派来到竹沟主持工作。同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至此处,竹沟成为河南抗战的指挥中心。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先后抵达竹沟,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魂、革命情。刘少奇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条大沙河。这里真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便以“小延安”扬名全国。

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竹沟地区革命烽火熊熊燃烧,刘少奇、李先念、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无数英雄先烈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路走、一路看,每一块展板、每一件文物,都烙印着那个时代的革命痕迹:杨靖宇将军使用过的七星宝剑、李先念使用过的公文包、刘少奇戴过的棉帽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复印件……都让人不禁遥想起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

走出纪念馆,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看到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这里便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在刘少奇曾居住过的旧瓦房前,一棵枝干遒劲的石榴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1939年春,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亲手所栽,部分树干已经中空,但整棵树仍在顽强生长。”讲解员张秋燃介绍。

如今,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众多中小学生、驻训部队和社会各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汲取革命精神的养分。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和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共同构成确山红色旅游路线。今年“七一”前夕,驻马店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推出“追寻红色足迹”系列第一批8条党史党性教育路线,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纪念馆以红色旅游为纽带,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例如,联合当地农户推出‘红色研学+生态采摘’线路,游客在参观革命旧址后,可前往附近的草莓基地、板栗园体验农耕乐趣,带动确山富硒农特产品销量年均增长30%。”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说,竹沟镇集聚了100多家手工提琴制作企业,纪念馆还计划与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合作,共同开发小提琴文创产品,打造旅游接待中心,让更多人听到这片红色沃土上奏响的时代新音。

(转自2025年8月3日《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