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参军?保家卫国!”(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他们经历的抗战)
摘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林茂随部队参与了解放山西的系列战斗。 1946年,李林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58年,李林茂转业到新安县,开始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但军人的本色从未改变。微风拂过,院前那一排国旗轻轻摇曳,与老人胸前的勋章交相辉映。
人物名片
李林茂,山西垣曲人,1924年7月出生。1942年,加入抗日武装力量。1945年,加入太岳军区的八路军。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本报记者 金京艺
8月12日,在新安县城关镇老干区一处普通的院落里,阳光透过茂密的竹林,投下斑驳的光影。一排国旗迎风飘扬,一直延伸到李林茂老人的家门口。
得知记者要来,101岁的抗战老兵李林茂早已换上整洁的军装,胸前挂满军功章,端坐在客厅中央。
当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胸前那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国仇家恨铸就钢铁意志
1924年,李林茂出生在山西垣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日寇的铁蹄踏碎。
“日本人把我父亲一枪打死了,还打死了我的好几位亲人。”老人回忆起那段往事,声音颤抖。十几岁的少年亲眼看见亲人倒在血泊中,国仇家恨在他心中燃起熊熊烈火。“我要当兵!保家卫国!”这个信念深植于心。
1942年,李林茂结识了中共地下组织员郭华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日武装力量。1945年,21岁的李林茂正式加入太岳军区的八路军。
当被问及为何参军时,老人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为啥要参军?保家卫国!为家报仇!”岁月可以模糊记忆,却无法磨灭刻骨铭心的信念。
战火淬炼彰显英雄本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1947年,阎锡山秘密收编残留日军组成“陆军暂编独立第十总队”,危害人民。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林茂随部队参与了解放山西的系列战斗。
在他们与残留的日军交战期间,敌军凭借高耸城墙负隅顽抗。战况胶着之际,李林茂临危受命,带领突击队借着夜幕掩护展开坑道作业。经过彻夜奋战,一条直通城墙根基的地道终于完成。在这场血战中,李林茂多处负伤,头颅中、腿骨中至今仍留有弹片。
老人轻抚着头顶的伤疤淡然道:“这点伤不算啥,很多的战友却永远留在了那片战场。”
1946年,李林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4月,他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保家卫国而战。胸前那一枚枚军功章,记录着这位老兵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也见证着新中国在战火中诞生的伟大历程。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58年,李林茂转业到新安县,开始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但军人的本色从未改变。
红色基因在这个普通家庭传承。李林茂的三个儿子、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相继参军,一家三代走出了六名军人、五名共产党员。
“我希望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年轻人一代更比一代强,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这是百岁老兵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每天清晨,老人都会坐在客厅的躺椅上凝视墙壁上的相框,一遍遍看着那些承载着记忆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和战友们的奋斗回忆。”老人深情地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李林茂老人的一生,恰如一部浓缩的民族抗争史、一部鲜活的新中国成长史。
“我们的武器差,日本的武器先进,但是我们最后胜利了,靠的是我们的决心。”老人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坚持抗战的坚定信念。正是千千万万像李林茂这样的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用坚定信念铸就了永远屹立的精神丰碑。
微风拂过,院前那一排国旗轻轻摇曳,与老人胸前的勋章交相辉映。这一刻,过去与现在、个人与国家、记忆与传承,在这方小小的院落里交融。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