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20余载 修鞋匠何国增的“守艺”人生
摘要:只见皮靴跟歪斜、鞋面起皱,何国增先用电烙铁小心翼翼加热定型,再用专用鞋楦撑起鞋面,搭配自制的补色膏反复打磨,不到一小时,皮靴便恢复如初。私人订制流行老爹鞋、马丁靴等,他也跟着研究版型,总能做出让顾客满意的样式。如今,修鞋、制鞋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少,但何国增的小作坊依旧客源不断。
记者 王永良
每天清晨,驻马店市区解放大道与文明大道交叉口西侧路南的鞋子作坊准时亮起灯光。不大的空间里,锥子、线轴、鞋楦、缝纫机等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墙角堆着顾客送来的待修鞋、订制鞋面的布料和来料加工的半成品,今年60岁的何国增师傅戴上老花镜,拿起一双开裂的皮鞋细细端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一幕,在这家小作坊里重复了20多个春秋。

忙着修鞋的何国增。
1984年,何国增来到驿城区一家鞋厂上班,成了一名专职鞋底工。他从那时起就跟着厂里的老师傅勤学苦练,把“精细”二字刻进了骨子里。1991年鞋厂倒闭,这份安稳的工作没了。1992年他辗转去了温州的鞋厂务工,在那里见识了更多鞋子的款式和材质。
2002年,何国增不想再四处奔波,便开了这间作坊,既能修鞋补鞋,也能接来料加工、私人订制鞋子的活儿,这一干就是20多年。“修鞋、做鞋看着简单,实则藏着大学问。”何国增说着话手一直不停,穿针引线间,断裂的鞋带已被缝好。“不管是修还是做,都得过‘三关’:辨材质、选工具、控力道。”何国增说,真皮鞋要用牛筋线,运动鞋得选弹性胶,私人订制的鞋更要贴合脚型反复调整,就连缝线的针脚密度,都要根据鞋子部位精准把控。
几十年与鞋为伴,何国增练就了一身“绝活”。熟客王先生拎着一双磨损严重的旧皮靴走进来说:“何师傅,这鞋是我当年结婚穿的,帮我整整,想留个念想。”只见皮靴跟歪斜、鞋面起皱,何国增先用电烙铁小心翼翼加热定型,再用专用鞋楦撑起鞋面,搭配自制的补色膏反复打磨,不到一小时,皮靴便恢复如初。“何师傅的手艺真棒,不仅结实耐穿,还不破坏原样。”王先生拿着鞋子赞不绝口。
不一会儿,一姑娘拎着一块素雅的棉麻布料走进来,笑着说:“何师傅,我想订做一双平底布鞋,平时上班穿,要软底的,走路舒服些,鞋头做圆头的。”何国增放下手中的活,接过布料摸了摸材质,拿出软尺笑道:“小姑娘眼光不错,这布料透气吸汗,做布鞋正好。来,把脚伸过来,我量量尺寸,再看看你的脚型。”他一边量脚长、脚宽,一边在本子上记下数据,还不忘叮嘱:“你下周三来取就行,要是穿着不合适,我再给你微调。”小姑娘点点头说:“我就信您!我妈之前在您这做的鞋穿了三年还好好的,特意让我来找您做。”
还有顾客拿着布料来加工,指定要做一双复古款布鞋。附近街坊也都信任他,家里的旧鞋、心爱的好鞋出问题,或是想做一双合脚的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何师傅。就冲他手艺地道、做工精细,修过的鞋能再穿好几年。
作坊的桌角,几本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何师傅的“修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不同品牌鞋子的构造特点、各类胶水的适配材质及顾客的特殊要求。“时代在变,鞋子的款式、材质也在更新,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何国增说,前些年,运动鞋气垫修复成了难题,不少顾客找上门求助,他特意去厂家学习,自费购买专用工具,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气垫更换、密封的核心技术;私人订制流行老爹鞋、马丁靴等,他也跟着研究版型,总能做出让顾客满意的样式。
如今,修鞋、制鞋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少,但何国增的小作坊依旧客源不断。不少年轻人专程赶来,要么让他修复祖辈留下的老鞋,要么订制一双独一无二的小众款;还有顾客从郊区驱车而来,只因信赖他的手艺。
夜幕降临,何国增慢慢收拾工具,作坊里的缝纫机、铁皮柜都印着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20余年岁月的印记。他说,只要还有人需要,他就会一直守着这家小作坊,用一针一线,续写这份“专精”的坚守,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也为市井生活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