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当年“铁姑娘”

2019-09-02 09:4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王太广

村里人都说那些留短发、皮肤黝黑、体格健壮、干活泼辣的女孩是“铁姑娘”。

生活在农村的人,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从春播到夏种,从秋收到冬管,男劳力不够时,女劳力顶。俺生产队是从修建宿鸭湖水库时迁移出来的,每到三夏和三秋时节,新庄的庄稼多、面积大,劳动量也大。而老庄台的一百多亩地也不能丢,多收一点是一点。那些无牵无挂、敢打敢冲的“铁姑娘”,大都被派到宿鸭湖西岸的老庄台去干活了。

老庄台只有十几间土坯房,有牲口屋、伙房、仓库和简易宿舍。“铁姑娘”的队长是王花叶,队员有韩彩阁、崔平、李爱玉、朱小真、崔三妮等。单说麦收季节,就面临三大考验。她们每次到宿鸭湖收麦,面临的第一大考验就是超负荷的劳动强度。每天天不亮,王花叶就睡不着提前起床,然后喊姑娘们出工。割麦虽然是姑娘们的强项,但她们一趟子十来垄,需一镰一镰地割,一气割几十米不直腰、不抬头,男人是绝对受不了的。割半天麦,就累得腰酸腿疼、四肢乏力。庄稼活干不完,割了麦子又装车,再往打麦场里拉麦秧,接着是摊场、打场、起场、扬场、垛垛等。天黑了不收工,夜晚还要加班干。

第二大考验是忍受力。扎手的麦芒钻进鼻孔、袖筒、裤腿,流淌的汗水把衣服浸透,皮肤像针扎一样难受。她们风华正茂,又是爱美的年龄,谁都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高温天气,她们脸上的汗斑、衣服上的汗渍,再加上住的土坯房宿舍没法洗澡,常人不能忍受的艰难,她们不得不忍受。

第三个考验就是对艰苦生活的耐受力。当时,人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主食吃的是苞谷面窝窝头加咸菜,窝窝头每嚼一口像吃一嘴沙子,就这也得吃,不吃饿得慌。

面对这样繁重而紧张的体力劳动,“铁姑娘”们没有退缩,仍然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日夜奋战,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欢乐、充满着笑声,直至把麦子收打完毕,颗粒归仓。

除了麦收外,凡是男劳力干的农活,“铁姑娘”们都能干。挑水、挑粪、挑庄稼、担粮食、拉架子车,摇耧撒种、扬场扛布袋,割草、铡草、锄地、犁地、耙地、刨地、挖地、挑塘泥……“铁姑娘”们不仅样样会干,而且干得相当好。遇到起场、装车、卸货、挖沟、治河、平整土地、刨红薯等农活时,只要有“铁姑娘”们在场,男劳力就干得更加起劲,这也许是人们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缘故。是啊,“铁姑娘”们短发一甩麻利又灵巧,看着可美了,并且“铁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给劳动场面带来了活跃的气氛。

1975年,我到水屯公社机关工作后,接触了一些有名的“铁姑娘”队长,她们因为干活好、名气大、成绩突出而被重用。像新坡大队的“铁姑娘”队长被破格提拔为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被县委组织部考核后,任命为水屯公社团委书记;乔庄大队的“铁姑娘”队长被提拔为公社妇女主任;大刘庄大队的“铁姑娘”队长被提拔为公社团委副书记。后来,因上级落实有关政策和规范用人程序,她们虽然恢复了原来的农民身份,但曾经辉煌的“铁姑娘”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铁姑娘”当然不会永远“铁”下去,她们也要嫁人生孩子。虽然她们嫁人了,但她们挥洒过的青春汗水却永远留在村子里的传说中,她们爽朗的笑声永远留在时代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