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名人库

给生活留影 为人生添彩——访确山县散文作家朱国喜

2022-01-20 10:3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他说,读师范的第一学年暑假,他一边在山上放牛,一边自学掌握了“四角号码检字法”,为的就是快速服务于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文人相轻”似乎已成定论,但朱国喜不这样认为。不少文友愿意把作品发给他,让他帮助修改,提建议,他都乐于接受,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记者 郭建光

天地有大美,人间有真情。记者见到确山籍作家朱国喜的时候,他正在整理2015年以来写的散文作品,准备于近期编辑刊印一本集子《清水流年》。朱国喜与我热情握手,倒了一杯滚烫的白开水,放在暗红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喝杯清水吧,暖暖身子。”生活就像一杯清水,平淡中透着人生真味,如他即将面世的作品集《清水流年》。

81

朱国喜

朱国喜已经从教三十多年了,是位学养较高、教学认真的语文教师。教学之余,他长年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生活、整理心情,娱乐自己、化育学生,先后出版过小说集《开花的红尘》,刊印过散文集《梦里落花》《缝在棉袄里的母爱》《月是故乡明》《七闲集》和诗歌集《岁月留声》。他是文学季刊《确山文苑》的编辑,是诗词集《朗陵雅韵》《朗陵四季》的副主编,参与编辑《驻马店古今诗词集成》,是近期出版的《朗陵览胜》主编。《七闲集》成书于2015年春节前夕,朱国喜至今已七个年头没有结集成书了,今年打算出一本《清水流年》,把七年来的文字归整一下,给自己的平凡生活留个影,为自己的普通人生添些彩。

讲述经历,他无愧过往人生

在新的工作单位里,见到他的人都尊敬地称他一声“朱老师”。朱国喜出身于农民家庭,老家在有名的竹沟镇。竹沟镇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朱国喜就出生在街北的自然村小王庄。小王庄属竹沟行政村,背靠青山,是有名的小提琴专业村,村子里有十几家手工提琴作坊,在方圆几百里颇有名气。

朱国喜已过知命之年,但他不认命,在人生路上一直努力着。他是小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师范生,被左邻右舍引为骄傲。1984年,他从竹沟重点初中直接考上驻马店师范,毕业后又在河南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年,能考取中师,已经是凤毛麟角,大红榜张贴到集镇上,乡亲争着围观,传得十里八乡知晓。

82

朱国喜

在读师范期间,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多次获得奖学金。他最喜欢泡学校的图书馆,阅读馆藏文学名著。朱国喜说:“那时候,我家里穷,姊妹们多,买不起书读,也很少见到文学书籍,所以在师范学校里遇见那么多的文学名著,贪婪地阅读是可以理解的,就像饥饿的汉子碰到了免费的面包。那时,我读得最多的是中国古典小说、鲁迅的作品和苏俄作品,也有一些欧美文学作品。当年如饥似渴的阅读滋养了年轻的生命,为日后走上写作道路埋下了前因。”

说到求知和阅读的迫切性,朱国喜向我讲述了几件事。他说,读师范的第一学年暑假,他一边在山上放牛,一边自学掌握了“四角号码检字法”,为的就是快速服务于阅读外国文学名著。他还手抄了借阅的《千家诗》,抄了厚厚一本。读师范期间,他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买书,他记得买了《三国演义》《普希金抒情诗集》(上下册)等。参加工作以后,在乡村中学教书,他仍坚持买书看书,还开始了写作,由写新诗到写散文、小说,再到旧体诗。2003年,他在《驻马店日报》发表第一篇散文《觅春》,编辑是温培雅,那次发表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便一发而不可收,此后陆续在张广智任文学副刊编辑部主任的《天中晚报》上发表散文和小说,成为晚报副刊的重点作者。他的散文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南日报》《读者》《牡丹》《奔流》《小小说选刊》等省内外报刊。2010年,朱国喜出版了小说集《开花的红尘》,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其间,他结识了县内的一些写作前辈和名家,如张新平、赵爱民、王奎山、李新华、李佺有、周保成、杨建军等人,在他们的扶持、引导下,朱国喜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路走了下来。2012年当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19年接任县诗词学会会长。

 谈起感悟,他有着切身理解

在确山县众多文学创作者组成的队伍里,朱国喜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业余写作,他都勤勤恳恳地对待。在学校里,他长年教毕业班语文,管着政教处,编辑校报,忙碌之余,还坚持为校园广播撰稿,用精短散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潜移默化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他说:“农村有句俗话‘人勤地不懒’,古语也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对于写作者来说,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勤’,勤是第一秘诀。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多,能用于实践、指导行动、长期坚持的人不多。贵在坚持,谁能坚持下去,谁就能成功。确山作家牛红丽就是很好的例子,她一直勤奋耕耘,坚持不辍,虽然走上创作道路比我晚,但是因为比我更勤奋而成为名家,今年还参加了全国第十一次作代会,给家乡带来很多荣誉。”

谈起创作感悟,朱国喜还说:“写作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唯有不怕寂寞,才可以有大收获。”他仍以牛红丽为例,验证自己的观点。其实,朱国喜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不热衷于应酬,认为过度的应酬浪费时间和生命,不如利用起来干些自己想干的,自认为有意义的事。与年轻时的他相比,朱国喜坦承自己不如二三十岁时勤奋,那时候半夜里起来写作是常有的事,有时写作到很晚才睡,双休日基本闭门不出。现在,或许精力不济,或许动力不足,熬夜写作的时候已经不多。

83

朱国喜部分作品。

朱国喜说:“坚持于写作者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品格。干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急性子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写作是慢活,慢工出细活,厚积薄发,要像煮鸡汤一样文火慢熬,才能熬出味来。写作是一场马拉松赛,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比如因工作需要,我现在把写时评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给自己订了一个契约,每周至少写一篇高质量时评。”朱国喜说到做到,2020年,仅在驻马店纪检监察网,就发表时评三四十篇,结集为《清风时评》;2021年又在该网站发表七十多篇时评。他认为时评是散文的近亲,也算散文家族的一员吧。

谈到创作感悟,朱国喜最后说:“星光不问赶路人,世上不缺少聪明人,却缺少勤奋、耐得住寂寞和持之以恒的人。写作就像种地,也像园丁管理花木,除了方法之外,还要勤于料理、心无旁骛、坚持耕耘,只要这样做,就差不到哪里去。当然,要想出类拔萃,的确不易,我没有做到。”

 提携新人,他视为肩头重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枝容易独秀,满园繁花似锦却难。作为确山县作家协会副会长和县诗词学会会长,朱国喜明白,比自己默默写作更重要的,也是职责和义务所在,就是发现写作苗子,培育新人,提携后人。

“文人相轻”似乎已成定论,但朱国喜不这样认为。他说:“咱们都不是文人,是文友,以文会友,共同发展,有什么可相轻的呢?”从言谈中可以看出,朱老师做人低调,为人朴实,不是那种虚头巴脑、耍嘴皮子的人。他对文友都很好,不怀私心,在文友中口碑不错。不少文友愿意把作品发给他,让他帮助修改,提建议,他都乐于接受,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渡人就是渡己。”

他经常鼓励文友不要轻视自己,多写、多练、多交流,有作品发表了,就发朋友圈和群里,大家点个赞,相互打打气,是好事。点个赞不费事,点赞不代表全部认可,是一种态度和关心,表示我看了、知道了,我支持你。有征文信息,也不要据为己有,学会分享,给文友提供更多以赛促练的机会。人不要轻视自己,但也不可清高,滑向哪一个极端都不好。

确山的创作队伍虽不大,但都是精兵强将,年龄优势和创作优势明显,只要团结一心、勤奋耕耘,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向,就会有不断的收获。

记者问,纵观朱老师的创作经历和作品,你写得最多的是散文之类的文字,你为何偏爱这种文体呢?朱老师思考了一下,说了三点原因:一是散文更源于生活,更能记录、反映生活,能为作者的生活足迹留下真实影像:二是散文创作不需要过多的技巧,与小说、诗歌相比,它更尊崇自然,更容易上手;三是散文灵活,被誉为“文艺轻骑兵”,能快速反映生活和现实。“我即将结集的《清水流年》是个杂集,为啥以此为名,在书的自序里都讲了,平淡一生,以文点缀。以后的路还长,与写作相伴,寂寞时不寂寞,无光处有光亮!”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