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关于全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01-25 11:5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事关红色基因的传承,事关革命老区的建设,各级领导要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的特殊地位和重大意义,把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事业当作富民、兴产、强市的重要工作来抓,当作乡村...

驻马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步伐,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多策并举,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使我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红色文化旅游体系逐步完善

1.领导重视,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驻马店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纳入建设旅游强市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驻马店市全境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契机,提出了“以红为主、以绿为辅,红绿结合,披红戴绿”的发展战略。邀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竹沟革命纪念馆新馆和英雄广场进行高端规划、顶层设计。

2.加大投资,积极融资。我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占全市旅游景点的25%。近年来,红色文化旅游项目资金投入近10亿元,先后完成了竹沟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改扩建工程。确山县在石滚河镇和竹沟镇共征地520亩,并多方筹措资金,打造实景靶场、新四军兵站、火线穿越、影视拍摄基地等体验和互动项目。泌阳县投资700多万元,对焦竹园革命旧址、纪念广场、主展厅及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把中共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3.科学布局,打造精品。经科学论证,初步形成了以“体验红色之旅,感受自然风情”为主题的“红+绿”旅游线路,如将军故里游——嵖岈山、杨靖宇将军故居两日游;革命圣地游——确山国防教育园、“小延安”竹沟、铜山、铜山湖两日游;千里跃进游——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处、雷岗战斗发生地、信阳新县、湖北红安、安徽金寨等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红色旅游景点创建标准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实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战略,注重高位推动,不断提质升级,创建了一批A级旅游景区和标准化示范景区。2010年,竹沟革命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中共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级3A旅游景区;2013年,竹沟革命纪念馆成功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7年,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4月,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一类博物馆舍的标准,进行了改扩建。新馆总投资4.3亿元,总占地面积150亩,2021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老促会、河南省老促会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三)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大

把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相结合,统筹策划,统一包装,整体推介,取得明显的宣传效果。同时,依托“老家河南、生态豫南”旅游推广平台,大力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专列主题营销。举办西安、武汉、郑州等地红色文化旅游专场推介活动。近年来,我市接待北京、福建、广西及哈尔滨、沈阳、西安、武汉等地旅游专列40多趟,发挥了旅游专列“引客入驻”的带动作用,扩大了我市红色文化旅游的影响和知名度。

(四)红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为优化红色旅游人才结构,加大对规划设计、管理服务方面人才的培训培养,先后选派50多名导游讲解骨干参加国家层面组织的红色讲解员培训班。每年组织全市导游讲解员进行技能培训、讲解比武,每期培训近200人次。在近年来举办的红色讲解员大赛中,我市选派的讲解员屡次获得全省大奖。同时,开展红色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参与义务讲解,鼓励大学生、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

(五)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功能日益强化

把红色旅游景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结合“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国庆节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重大纪念日,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如重温入党誓词、讲述革命斗争史、瞻仰烈士纪念建筑物等;推动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红色文化“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进农村;组织“竹沟精神”宣讲团,为社会各界上党课、讲历史,深化对广大干群、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市老促会专门组织培养红色故事宣讲员,围绕“红色竹沟”这一主题,已宣讲80多场次。

(六)红色文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拓展红色旅游富民功能,努力做大做强“红绿结合”这篇文章。结合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县活动,融合乡村旅游,以红带绿,以绿促红,在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和红色旅游线路沿线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开办农家宾馆,开发了以杂面馍、山野菜、豆面条等为主的“忆苦思甜”菜系。配合电子商务,以“旅游+”模式与当地电商企业联合开发了销售黑猪肉、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商店以及中药材饮品、瓦岗红薯、确山板栗等旅游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步伐。同时,还在红色竹沟建设了“提琴小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表演基地,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2019年,确山县荣获“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称号。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省、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红色文化旅游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

红色旅游产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需要教育、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销售等行业的大力支撑。目前,我市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县区,大多以革命纪念地、纪念馆、遗址旧址等参观学习为主要形式,作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1.缺乏有效整合。红色景点大多以单体形式对外开放,相互之间缺少关联,没有真正形成内容丰富而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展览形式单调,展览内容部分重复。

2.红色景点趋同。有建筑,缺文物,陈列内容单薄;多静态,少动态,形式枯燥呆板;多被动,不生动,游客缺少参与式、体验式旅游产品。如相距不是很远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和确山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都是反映杨靖宇革命斗争活动的景点,相互融合不够,缺乏相互关联,没能构成紧密的旅游线路。

3.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红色文化旅游的微利性,景区开发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投资十分谨慎。导致红色旅游融资渠道狭窄,建设资金匮乏,造成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场馆建设等硬件设施档次较低,卫生和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致使旅游要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4.开发空间狭小。如竹沟革命纪念馆、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确山农民暴动指挥部旧址等,大多在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发展空间狭小,连停车都比较困难。

(二)红色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1.开发占比较小。我市有红色遗址遗迹、革命场馆等红色资源250多处,目前已经开发旅游的有20多处景点,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景点有7处,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竹沟革命纪念馆、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中共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孤山冲豫南抗日根据地、豫中抗日根据地、刘邓大军雷岗血战纪念馆等。一些红色旅游资源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开发利用还未落地,且大多红色资源体量较小,地理位置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利用不充分,尚难构建“大旅游、大发展”的环境。

2.开发层次偏低。目前,大多红色旅游景点仍然停留在参观教育的传统模式上,缺乏深度旅游开发,老方式、旧模式,与网络信息时代融合性差。还有的红色景点处于守业、维护状态,无法对红色文化旅游相关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的形式单一,与现实缺少交集,简单乏味。

3.开发产品较少。红色资源尚未转化成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还只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工具,产品开发不足,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在红色景区里,游客几乎购不到红色文创产品,即使可以买到一些农副产品,也缺少红色文化的包装。

(三)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1.经营观念落后。大部分景区在经营上还停留在等客上门、被动接待上,对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经营手段单一,管理方式落后,营销手段单调,宣传形式缺乏创新,红色文旅氛围不浓。在景区几乎看不到红色文化的宣传广告和标语。

2.品牌景点层次较低。据统计,我市红色场馆共10处,其中4A级1处、3A级2处,仅占30%。名人烈士故居、革命遗址遗迹近200处,旅游等级标准较低,且接待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全、旅游价值不高。

3.发展动力不强。红色景区管理人员缺乏对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在动力,从事红色文化旅游业的经验不足,坐等客源、依赖政府优惠政策思想严重,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四)红色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

1.客源市场呈自然状态。目前,我市的红色旅游客源主体主要依靠省内市场,并以青少年学生、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基层党组织党员为主,社会参与度较低,大多集中在国庆节、建党节和建军节等较大纪念日。平时客源较少,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亟待开发拓展。

2.对资源缺少深度发掘。多年来,偏重于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的历史人物展示和宣传,基本上都是20世纪50年代研究的资料。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鄂豫边斗争史的研究和发掘较少,红军游击队转战鄂豫边的战斗历史很少讲述。较少发掘抗日战争中从驻马店走出去的子弟兵浴血奋战事迹,使得我市的抗战史无特点和亮点。尤其是对驻马店子弟兵老八团在解放战争中的激战涟水、阻击孟良崮、淮海战役血战大王庄、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一船等事迹更少研究,成为较大的缺憾。还如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泌阳的路线,开发仅是刚刚起步。

3.旅游目的地尚未形成。已经规划出的“两日游”“三日游”的红色文化精品线路,尚未真 正落 地。“红+绿”的互融性较差,“红+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结合的较少,更缺少“艺术+创意+内容+科技”的表现形式。

(五)红色文化旅游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

1.管理体制不协调。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在红色文化旅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与红色文旅相关的财政、退役、民政、党史等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2.培训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红色旅游培训机构。二是缺乏对红色旅游管理人才、服务人员、导游、讲解员的专业化培训。三是缺乏红色文旅的培训师资队伍以及红色文化培训教材,导致从业人员的红色文化底蕴不够、宣讲能力不强,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3.人才队伍不稳定。有些革命场馆的讲解员都是临时招聘的,没有编制,待遇偏低,流动性大。管理人才由于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限制,也很难留得住,使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

三、对策建议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具有基础优势,率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走出一条独具驻马店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路子,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一)创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1.坚持规划引领。建议尽快编制《驻马店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建议出台《驻马店市加快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在摸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数的基础上,编写红色文化资源名录,归档建库。统筹规划各级各类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改建、扩建、重修、维修以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制订红色文物的征集、收集、整理、研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并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制定规划要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整体设计、梯次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2.坚持融合发展。一是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融合。让红色元素融入绿水青山。二是把红色文化与人文景观相融合。让红色文化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三是把红色文化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借鉴平舆金沙湾田园综合体模式,实施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综合开发,让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融相生,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四是把本地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周边省、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相融合,外引内联,优势互补,形成红色文化旅游大格局。

3.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挖掘并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提。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红色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的力度。要完善相关保护制度。借鉴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宁德市等地的做法,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驻马店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主体、保护标准、保护方法以及管理主体、管理责任等,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法规依据。

(二)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1.打造精品线路,解决“游”的问题。以目前的7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为基础,设计出“红+古”“红+绿”的具有厚重文化的旅游线路。以“红色”为灵魂、以“绿色”为纽带、以“古色”为衬托,推出“杨靖宇将军故里一日游”: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杨靖宇故居—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确山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环线游。“抗日烽火二日游”:遂平豫中抗日根据地—嵖岈山职业学校遗址—竹沟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孤山冲豫南抗日根据地—中共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环线游。“鄂豫边三年游击战争3日游”:皇家驿站王国华故居—中共豫南交通站—老乐山突围战斗—竹沟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孤山冲豫南抗日根据地—中共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游等。同时,各个旅游景点应加快升级改造,在陈列展示的基础上,融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增强景点的吸引力。要大力扶持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倾力打造具有驻马店特色的品位较高的红色歌舞剧、电视剧、电影作品,深度开发豫南红色民歌、驻马店非遗等民间艺术,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2.让游客吃得好、住得下,解决“留”的问题。留住游客是发展旅游的关键一环。建议有条件的景区建立集中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荟萃地方名优小吃的主题酒店,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投资发展连锁店,优化本地旅游餐饮格局。重点旅游景区所在地应在环保和规划许可内,逐步完善住宿条件,形成星级宾馆为龙头、特色饭店为主体、家庭旅馆为补充、地方名吃为特色的档次齐全、结构合理的住宿餐饮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使游客吃得可口、住得舒适。

3.大力开发红色文化IP,解决“购”的问题。要创新形式,大力开发具有驻马店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手工艺品,让地方土特产体现红色文化印记。在市中心区、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建设地方土特产游客购物中心,方便游客购物。让游客空手而来、满载而归,从而使消费旅游带动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完善红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

1.完善提升景区道路、通信、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环保公厕、旅游标识、安全救护等配套设施,下大力气构建公路、铁路、民航等旅游交通立体网络。组建专业旅游汽车公司,开辟城市、郊区、景区旅游专用线路。市、县间尽快开通红色旅游公交线路。

2.构建大交通旅游格局。努力推进南驻阜高铁项目,并将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启动南驻阜高铁建设,加强与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便捷联系,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从而形成驻马店红色文化旅游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走向全国的交通新优势。

3.构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集散地。驻马店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北大门,又有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交通优势,建议在市中心区或高铁站西区建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接待中心,完善接待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四)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1.开发青少年学生市场。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性和认知特点,红色旅游在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增强吸引力和参与意识。如参观战斗场景演示、播放电视电影、参与模拟战斗等。也可以组织学生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旅游、探险、健步相结合,既重温了当年红军长征和转战鄂豫边的艰辛,又领略了铜山、铜山湖景区的美妙风光。

2.开发中老年人市场。根据中老年人的气质特征和怀旧心理,需要有深度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他们参与红色文化旅游。特别是老年人,有的直接参加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因此,要以真实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深刻厚重的红色基因唤起他们美好的记忆。

3.开发外地旅客市场。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外地客人吸引来的同时,继续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合作专列主题营销活动,把客人请进来。同时,与周边省、市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加强合作,结成联盟,进一步扩大外地客源。

(五)创新红色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

1.改进、提升陈列馆解说方式。借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模式,充分运用高科技声、光、电等演示方式,实现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让旅客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

2.改编、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定期举行文艺演出,用舞台艺术、声乐艺术展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创建鄂豫边区场景的红色体验区,让游客在这里模拟、再现、体验革命年代的火热生活。

(六)加大红色文化旅游营销宣传力度

1.策划红色文化旅游新创意,打造我市红色旅游景区的新卖点。借助省内外主流媒体、网络、节庆活动、名人效应,结合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特色,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播放驻马店红色旅游主体形象宣传片,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同中国旅游网、中华行知网等网络传媒联手,精心策划、推介红色旅游品牌。如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新四军红二代寻根活动等。同时,与中国作家协会联手,举办“中国作家看天中”采风活动,组织作家写出一批反映鄂豫边红色革命史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一批有代表性的反映我市红色文化的图书画册和音像制品,展示我市红色文化的形象和实力。

3.组织知名网红、抖音、快手拍摄者,来我市红色旅游景区拍摄小视频,利用其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宣传、推广我市红色旅游产品。同时,利用OTA(在线旅游)参与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广泛传递红色旅游线路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产品营销。

(七)建立专业的、稳定的红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1.多种渠道招揽人才。要树立“人才制胜”观念,采取公开招聘、考试选拔、外地引进、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等形式,广泛吸纳热心红色文化旅游的各类优秀人才。尤其对旅游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要出台优惠政策,因人制宜,调整门槛,使其发挥特长,为我所用。

2.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健全完善培训培养机制,依托黄淮学院、驻马店技师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上级旅游管理部门,联合制订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培训计划,定期、定时、定点、定向进行专业化培训,使管理人员热爱红色文化、奉献红色文化。导游和讲解要接受红色文化专题培训,当好红色故事宣讲员、红色旅游讲解员。

3.多种关怀留住人才。一是政治上的关怀。要发挥基层和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凝聚人才队伍,切实关心他们的政治成长和进步,对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正派、业绩突出的,要及时提拔、重用。二是业务上的关怀。要鼓励人才骨干参加职称和业务等级晋升的学习深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增强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生活上的关怀。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千方百计解决好红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岗位编制、工资待遇、生活保障问题,实施人文关怀,解除后顾之忧,使之有获得感、幸福感,全身心地投入红色文化旅游事业中。

(八)强化红色旅游产业的支撑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事关红色基因的传承,事关革命老区的建设,各级领导要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的特殊地位和重大意义,把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事业当作富民、兴产、强市的重要工作来抓,当作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列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领导保障。

2.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大地方财政投资力度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借助国家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机制,尤其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

3.深化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成立由文广旅、党史、党校、发改、财政、民政、退役、档案、住建等部门和红色资源所在地党委、政府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红色文化旅游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理顺关系,齐抓共管。其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实行政企、事企分开,项目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办法,积极引导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等相关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网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

4.加强协会指导。建立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加强行业监管,搞活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国家、行业协会和个人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