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中国海洋卫星20年:万里海疆迎天眼 组网观测探蓝海

2022-05-16 0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马帅莎 张国航 毛凌野)大力发展、广泛应用海洋卫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从2002年5月15日中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卫星发射至今,已经过去20年。

万里海疆迎“天眼”

使用卫星对海洋进行遥感观测、获取各类数据、开拓应用空间,具有独特优势。自1978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开始,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相继发射了海洋卫星。中国有着绵延几万里的海疆,急切呼唤一个能从太空遥视海洋的“科学管家”。

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中国海洋卫星“零”的突破;5月29日,卫星接通地面,传来第一轨遥感图像数据,图像清晰,海洋特征明显。中国广袤的“蓝色国土”从此有了“天眼”。

海洋卫星家族“添丁”

2007年4月11日,中国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B星成功发射,其实际在轨寿命达到9年10个月,也因此成为中国小卫星领域有名的“寿星”。

2011年8月16日,中国迎来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它与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2018年9月7日,海洋一号C星升空,拉开了中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业务卫星的序幕。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星发射升空,与海洋一号C星组成中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实现双星上、下午组网观测,大幅提高对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

中国海洋卫星进入组网观测时代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先后于2018年、2020年、2021年成功发射,并在轨组网建成中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三星组网运行后,仅需6小时,全球海洋监测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效服务于中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

除海洋一号、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外,中国还发射了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中国海洋卫星已进入组网观测时代,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观测覆盖能力。

中法海洋卫星强化国际合作

中法海洋卫星是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2018年10月29日,该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中法海洋卫星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系统级、全流程的合作。卫星平台由中方提供,两台有效载荷由中法两国共同承担。其中,中方负责研制海风观测载荷,法方负责研制海浪观测载荷,借助两台先进载荷,卫星首次实现全球风浪同步观测。此外,卫星的运载发射和测控工作由中方承担,中法双方均建有数据接收地面站。(完)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